表演結束,朱於森大手一揮,爬上了中巴車,浩浩蕩蕩地車隊往縣城駛去。
由於朱於森來得突然,吳江凱並不知道行程規劃,便湊過去道:“朱書記,我是這樣安排的,這不前些天龐秘書長下來基本上確定了調研路線,要不您實地走一遭?”
還不等朱於森答話,丁慶祥也湊上來了,道:“朱書記,近些年北寨鄉黨建工作搞得非常好,尤其是北寨村,全村30多個黨員聯合起來搞種養植,形成了一定規模,農民已經從中得到了實惠。”
丁慶祥作為政府縣長,莫名其妙地說起了黨建工作,讓吳江凱有些措手不及,沒有理會丁慶祥,專注等候朱於森發話。
丁慶祥的提議讓朱於森很感興趣,轉過身道:“有這樣的好事?這我一定要下去看看。黨員們能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這說明我們黨在基層中深入人心啊。”
沒想到朱於森采納了丁慶祥的提議。吳江凱錯愕地與丁慶祥相互望了一眼,腦子裏快速思考著下一步如何應對,他甚至在想,這都是他們事前串通好的,好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碰釘子,出難題。
其實,丁慶祥剛才也是機靈一動,要知道朱於森是組織部門出來的,對自己的老本行最有話語權。丁慶祥這個馬屁,拍得不偏不倚,正中朱於森下懷。再說,朱於森本來也不想按照吳江凱的思路走,正好丁慶祥指出了另一條路線。
吳江凱窩了一肚子火,這個朱於森,自己和他無冤無仇,為什麼處處刁難?這一切好像都是事前安排好的,放著章省長調研這麼大的事不去管,而去要看什麼黨建工作,分明沒把章省長和龐懷遠放在眼裏。
吳江凱坐了下來,看著窗外的風景仔細揣摩著朱於森調研的目的。
不用說,朱於森能成為地級市一把手,背後沒有強硬的後台是肯定不行的。朱於森除了靠著退休下來的老領導外,最有可能的後台就是省委組織鄭部長了。而鄭部長身後又是省委喬書記,如果這樣一串聯起來,朱於森到隆南市任職值得耐人尋味啊。
但凡領導下來調研,都有一個主題,而朱於森不按常理出牌,指哪打哪,沒有任何章法,讓吳江凱有些措手不及。一上午時間,先去了北寨鄉察看黨建工作,又到財政局調研了東泉縣經濟運行情況,並提出幾點意見:一是基層黨建工作要常抓不懈,要讓黨的政策方針落實到每一個實處;二是東泉縣要管好錢袋子,既要把好入關口,又要把好出關口,每一筆花銷都要進行跟蹤審計,不能絲毫懈怠。
如果前麵的調研黨建是打馬虎眼,而後麵的財政局之行則是把槍口對準了吳江凱。不過讓朱於森失望的是,這次迎接章省長調研,就沒有從縣財政花一分錢,而全部來自於企業讚助。
就是如此,朱於森依然對吳江凱道:“企業讚助是好事,但我們政府部門的手不能伸得太長,你讓人家企業讚助,必然會用其他方式來還這個人情,這種權錢交易最容易滋生腐敗,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吳江凱心裏就算有一萬個不服氣,也隻能忍著讓朱於森如此羞辱。都說組工幹部整人有一套,看來確實如此。朱於森直接把問題放到了桌麵上,就好比讓吳江凱光著腚站在人群中供人們參觀,這種做法是一種極其不成熟的表現。
午飯後,朱於森與吳江凱簡單交換了意見,便借口躲到房間午休去了。縣長丁慶祥和副縣長向傑借著這個空檔秘密約見了朱於森。
朱於森的態度明顯好了許多,坐在沙發上晃著腿道:“向傑,你的情況老領導都已經和我說了,我肯定會管,但不是現在,你先說說你的想法吧。”
前麵提到,向傑的嶽父是朱於森的老領導,可以說,朱於森能走到今天,老領導功不可沒,所以向傑的事他一定要管,全當報提攜之恩吧。
向傑往前湊了湊道:“朱書記,您可能或多或少聽說過,去年市裏搞了一次民主推薦,我就差半步就入常,可沒想到原來的王書記把我給耍了,充當了炮灰,這不空降了個陸偉,直接把我給趨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