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3)

四花輪大小者。小本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觀經雲。一一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大本雲。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夫人世車輪。大不逾丈。縱複輪王千輻金輪。縱廣不過一由旬何得大小相懸乃爾。釋花輪大小。亦如身城。以眾生機有大小故。身城水樹。現有大小。蓮華亦然。如初地化百佛刹。見佛百葉花。二地化千佛刹。即見千葉。三地萬葉。四地億葉。五地千億。六地百千億。七地百千億那由他。八地百千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九地百千萬億阿僧祇國土微塵數。十地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微塵數。以自受用身有大小故。見花亦爾。非是花有大小故。嚐聞僧言。海邊有阿育王舍利塔。眾生見者。光明各異。有見無光者。有見光如細豆許者。有見如棗炬者。有見如指頂大者。有見大如鬥者。如鬥者千不一見。眾生同一肉眼所見尚異。何況菩薩聲聞。乃至人天等。功用懸絕。所感花輪。焉得不殊。如此土中。刹利貴種。飛樓傑閣。遍滿城邑。寒微煢子。敝茅土窟。乃至不得。不應難言大小懸殊。何故。是自福德所招故。寶池花相。應亦如是

五日月有無者。諸本或言。日月虛空。或言處空。而不運轉。或不言有無。或直言無有。又經曰。彼佛光明普照佛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映蔽日月。諸聲聞眾。皆有身光。能照一尋。菩薩光照。極百千尋。二菩薩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如是雖有日月。如爝火之處太陽。豈有光照。若日月不能照者。應無晝夜。何故。經言。晝夜六時。及與清旦食時等事。明知。亦是權說。借此晝夜。喻彼時分。非為實事。且晝夜往來者。是眾生心明暗傾奪。感有此相。故淨佛國土。不應有此。如忉利而上。尚不假明日月。何況極樂。縱令有者。亦是彼化國眾生。色空見未盡。現有如是日月相故。而實佛土。無有日月。如大論曰。釋迦文佛。更有淨國土。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亦有不嚴淨國。如釋迦文佛。此隨機感說。亦不妨說有故

六二乘有無者。問天親菩薩無量壽偈曰。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乃至不聞二乘名。何況有實。是諸經中皆言。國土聲聞不可稱量。何故釋。先德雲。二乘生者。皆是臨終。回小向大。以習小功深。聞佛所說。及風柯水響。皆演小故。暫證小果。漸次增進。至菩薩位。非是住小。是故說無二乘者。有二義。一是決定二乘不生。是寔無故。二是不住二乘。是畢竟無故。辟如二人同官郎署。一人官止於此。一人將遷。止郎署者。可以稱郎。以無後官故。將遷官者。不定是即。以即畢竟改故。以是故淨土不得言有二乘。以畢竟至菩薩位故

七婦女有無者。聲王經中。阿彌陀佛。亦有父母。何得言無女人。釋。此亦化作。如化鸚鵡。海東疏曰。聲王經。說安樂世界阿彌陀佛有父母者。是變化女。非寔報女。又複雖有父母。而非胎生。實是化生。假為父母。如彼經言。若四眾能正受佛之名號。以此功德。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即與大眾。住此人所。令其得見。見已慶悅。倍增功德。以是因緣。所生之處。永離胞胎穢欲之形。純處鮮妙寶蓮花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當知。父母假寄之耳。或說。聲王經中。說有父母。是顯彼佛所住穢土。是義不然。何故。彼經既說寶蓮化生。又言。二菩薩侍立左右。此等悉是淨土相。不異觀經所說故。當知。彼經所說。提婆達多及魔王等。悉於淨土。變化所作。不由此等為非淨土。如化畜生非穢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