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戲,大幕漸漸拉開,幾個次要的演員在台上耍槍弄棒。然後,退下。接著,真正的主角閃亮登場,上演了一出震撼曆史的人生活劇。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高歡的身世。
高歡檔案:
姓名:高歡
性別:男
洋名:賀六渾
籍貫:渤海蓨縣
民族屬性:漢
民族認同:鮮卑
出生年份:496年
去世年份:547年
婚姻狀況:妻妾成群,號稱一夜能禦數女
職務:東魏大丞相
爵位:渤海王
根據《北齊書》的記載,高歡出自渤海高氏。在五胡北朝時代,渤海高氏是當時公認最頂級的名門望族,特別是進入北魏後,渤海高氏名臣輩出,星光燦爛。
渤海高氏的始祖,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早期,高洪出任渤海太守。從此,高洪子孫便以渤海為郡望。
《北齊書》記載的高歡世係傳承是這樣的:
西晉玄菟太守高隱——後燕司空高慶——後燕吏部尚書高泰——北魏右將軍高湖——北魏蘭台禦史高謐——北魏鎮遠將軍高樹——高歡。
北魏丞相參軍高韜——北魏化石級重臣高允。
從高湖開始,渤海高氏開始進入北魏統治集團核心層,特別是高允的出現,讓渤海高氏的江湖地位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高允早在太武帝拓跋燾時代,就是與一代智聖崔浩齊名的重臣。曆代北魏皇帝,包括馮太後,都對高允極為尊崇,不直呼其名,可以說高允是北魏中期官場的旗幟性人物,地位類似於東漢袁安。
古代的士大夫對出身郡望是非常看重的,要不然劉備也不會在士大夫那裏找不到合作者。在古代出身低微的強人們取得政權後,往往都會捏造世係,亂認祖宗,以證明自己是龍子龍孫,有資格坐龍廷。
而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歧視庶族或寒人出身的不正常現象更加突出,所以在學術界一直對高歡自稱渤海高氏持懷疑態度。有觀點認為高歡不是鮮卑化的漢人,他就是一個鮮卑人。還有觀點認為高歡是高句驪人,但都沒有確鑿的證據,更多的是一種推論。
綜合來看,高歡是渤海高氏的可能性比較大,原因不僅是《魏書》記載高歡為高隱的六世孫,而是《周書·裴文舉附高賓傳》的一段記載。渤海人高賓的遠祖在五胡中期沒於遼左,高賓的祖父高皓在北魏太和初年,從遼東投奔北魏。高賓於西魏大統六年(公元540年),受高歡猜忌,拋棄家屬投奔宇文泰。
但是西魏一直不信任高賓,原因是高賓的家屬留在北齊。雖然《周書》沒有直說高賓和高歡有親屬關係,但如果高賓和高歡不是同宗,那麼北周還有什麼必要猜忌高歡所不信任的高賓?再加上高賓先祖長期在鮮卑地區生活,高歡做為漢人而被鮮卑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中國的文明發展史上,胡人接受漢化是主流,但同時也有相當程度上的漢人胡化現象存在,尤其是在胡人政權強勢的時代。唐朝末年的大文學家司空圖就有一首《河湟有感》:“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這都是正常的文明之間的融合與衝突,不值得大作文章。
高歡的祖父高謐因為犯了事,被貶到北魏最北邊的懷朔鎮居住。從此,高謐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錦繡如畫的中原,帶著家眷,默默地站在大漠草原上,看朝陽升起,夕陽落下,牛羊遍野,胡沙漫天……
高歡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以武功見長的軍人家庭中,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一代梟雄高歡呱呱墜地,開始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輝煌人生曆程。高歡的出身情況和在他之前的另一位鐵血梟雄劉裕非常的相似,二人的母親就是生他們的時候因難產而去世,他們同樣寄養在親戚家中。
按照老規矩,曆代史家都會記載開國帝王出生,天降異象,以顯示命中注定是要當皇帝的,與芸芸眾鼠們生的舅仔是有區別的。高歡也不例外,書上說高歡出生時,位於白道南的高家宅院突然有數道赤光紫氣騰空而起,鄰居們都覺得這是不祥之兆,勸高樹趕快搬家。高樹搖頭說:“安知非吉?”話還沒說完,他的大胖兒子就掉在了地上……
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科學知識普及人心,誰還信這些玩意?而且那幫靠吹牛騙錢混日子的史官們在編造這些故事時,明顯的缺乏創造力,如有雷同,純屬抄襲。今天某人出生時火光衝天,明天某人出生時香味撲鼻,翻開各部史書的第一卷,鋪天蓋地的都是這些荒謬可笑的人造神話,非常的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