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沙苑秋風起(下)(2)(1 / 2)

斛律羌舉提出了一個與高歡不同的意見,他認為這裏的地勢不利於我們大規模剿滅黑獺,宇文泰不走大道,偏跑到這裏,擺明了是要設埋伏坑咱們。宇文泰的主力部隊應該就在這裏,長安一定是空虛的,大王不如趁其虛直搗長安(《北齊書·斛律羌舉傳》作“鹹陽”)。等我們攻下長安,黑獺西逃無路,一舉可擒之。

斛律羌舉這個建議極其毒辣,一旦高歡采納此計,正如胡三省評論的那樣:“使斛律羌舉之計行,西魏殆哉。”此計幾乎就是孫權偷襲荊州的翻版,正是吳軍偷襲江陵得手,才造成荊州軍心的徹底瓦解。

可惜,高歡的自信心已經極度膨脹,他沒有采納斛律羌舉的奇招。高歡不想放棄生擒宇文泰的機會,也許有另一層考慮。

在攻克長安和生擒宇文泰之間,高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擒賊先賊王”,隻要拿下宇文泰,殲滅西魏的主力部隊,長安反正已經是座空城,可不費吹灰之力而得之。不過高歡還是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既然斛律羌舉認為宇文泰在使詐,他又不想放棄生擒宇文泰的機會,那不如放上一把火,燒死宇文泰。

如果高歡采用火攻,其實是可以取得斛律羌舉之計同樣的效果,隻不過先後順序不同而已。想必斛律羌舉對火攻也沒有什麼異議,但吏部尚書侯景卻堅決反對用火攻,他反對的理由讓人感覺很荒唐。

侯景勸高歡:“宇文泰躲在這裏,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必為我擒。能捉到活的,何必要死的。再說,我們說燒死了宇文泰,天下人也不相信,不利於大王的威望。”這叫什麼理由?簡直就是扯淡!

胡三省說侯景“此言固亦有恃眾輕敵之心”,有道理,但並不全麵。如果說侯景是宇文泰的臥底,也沒有什麼證據。但侯景之所以說出如此荒誕的建議,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侯景不想讓宇文泰這麼早死掉!

至於原因,其實很簡單:如果宇文泰被燒死,則高歡統一北方必成定局。像侯景這樣的人物,如果離開了亂世,就無法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看看盛世時代有幾個名將就知道了。或者侯景在防備高歡,一旦高歡統一,不排除出於高歡穩定高家統治的考慮,除掉侯景等老資曆武將,然後再提拔新人。

所以侯景有自己的小算盤,隻要宇文泰不死,他必然是高歡最大的勁敵。宇文泰活一天,高歡就必須重用自己,這反而確保了侯景本人的安全。而且侯景的野心不比高歡小,侯景很有可能希望有朝一日能取代宇文泰,稱霸一方。侯景在高歡手下混的再好,終究隻是二把手。誰不知道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區別!

出於這種深層次的考慮,侯景極力反對采用火攻,不過侯景的反對意見在邏輯上漏洞百出。但就是這樣不三不四的反對理由,居然被高歡采納了,唯一能解釋的理由是:高歡的腦袋肯定被驢踢了。

高歡下令軍隊向前推進,二十萬人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根本就顧不上陣形了,亂哄哄搶成一團。東魏弟兄們都知道黑獺就藏在這個爛泥潭裏,誰不想立頭功?大家又擔心別人搶先下了嘴,沒少暗中下黑腳使絆子。本來很有型的東魏戰陣,變成了一群無頭蒼蠅,人喊馬叫,中間還夾雜著幾句響亮的咒罵聲。

宇文泰藏在不遠處的蘆葦蕩中,不停的竊笑,他知道,自己名揚天下的機會來了。

等到東魏軍即將接近河灣的時候,宇文泰小聲喝令身邊的鼓手:“擊鼓!”

隨著一聲聲鼓聲“咚咚”地響起,西魏軍的左路趙貴、右路李弼激動的下達了攻擊命令。

由於東魏軍所處的位置偏左,所以趙貴、於謹等六部西魏軍呼嘯著從蘆葦蕩中殺出來,衝擊東魏軍“麻團”陣的腰部。李弼等右路軍從側翼協助左路軍,李弼率領的是西魏最精銳的騎兵部隊,衝擊力非常強悍。

東魏軍將士已經擠成一團,地窄人多,不要說列陣了,就是武器都無法舉起來。西魏軍以強悍的衝擊力,在瞬間就將東魏軍斬成兩斷,在各位將軍的率領下,西魏軍將士有條不紊地進行作戰,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