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僧師徒四人曆經九九八十一難,途徑十萬八千裏路,曆時十四餘載,渡過千辛萬苦,從西天聖地小雷音寺如來佛祖的寶刹處,取得《法》《論》《經》三藏真經,共計三十五部,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架雲回歸東土大唐,受到唐王及舉國臣民月餘的歡慶和祝賀後,受觀音菩薩的重托,接大唐天子的禦旨,足蹬東土九州,腳踏神州四海,所到之處,開壇布道,講經說法,不到一年,三藏真經已廣布華夏,僧侶門徒遍布九州。幫助唐王迎來大唐‘貞觀聖世’。至此後,大唐神州,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四海稱臣,八國來降。
貞觀二十六年的二月二日,正是龍抬頭的吉祥日子,也是唐僧師徒取經歸來一周年的紀念日,唐王為了表達對唐僧師徒作出的突出貢獻的褒獎,也為了歌功頌德,特下禦旨把每年的二月二日定為全天下的‘佛經節’。從今以後每年的這一天,大赦天下,舉國歡慶,賦稅當月全免。
首逢第一個‘佛經節’的假日,京都長安早幾日就已熱鬧起來。今天黎明剛到,滿城霹霹啪啪的鞭炮聲就已響徹雲霄。拂曉剛過,長安城一街兩市,大街小巷,已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男女老幼,善男信女,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天南海北,三山五嶽,三教九流,各行各業,西域喇嘛,中土僧尼,各國使臣,外國遊客,各類人流蜂擁長安。推車的,挑擔的,騎馬的,坐轎的,玩猴的,雜耍的,唱戲的,舞刀的,弄棒的,剃頭的,賣布的,賣吃的,開店的,五花八門充斥京城。說的,笑的,舞的,唱的,蹦的,跳的,各色人種,各種方言一大早就把個偌大的長安城烘托的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當然最高興最激動的莫過於已在皇家寺院鴻櫨寺裏住了三天的唐僧師徒,尤其唐僧一整晚都躺在床上碾轉翻側,難已成眠。雞剛叫頭遍,唐僧就索性穿衣起床,漱口洗臉。回頭看那三個徒弟都還在床上合衣而臥,睡意正鼾。尤其那八戒也不知夢中遇到了什麼高興事,羞容滿麵,哈拉子流了滿臉。唐僧想想三個徒弟一年來跟著自己風餐露宿,好不容易睡個安穩覺,不忍叫醒他們,就拿著掃帚把臥室的前廳後院仔仔細細的打掃了一遍,看看時間尚早,拿過鋪墊,席地而坐打起禪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唐僧正在閉目默讀經文,忽聽悟空在後麵陰陽怪調道:“好個貪心的師傅,有好吃的也不叫醒弟子們,莫非想獨吃不成?”唐僧睜眼扭頭觀看,見悟空單腿立在床上,正嘻皮笑臉的看著自己,沙僧恭恭敬敬的立在自己身後。望前看,臥室門口兩邊一邊一個站著兩個雙手垂肩的小沙彌,麵前不遠處放著兩張小茶桌,一張桌子上放著茶具和熱茶,另一張桌子上放著六個硫璃盤,盤子裏盛著六樣宮廷素點心。唐僧看完,回頭笑著對悟空說道:“你這個潑猴,醒了也不說一聲,快把八戒叫起來,早點收拾收拾,過會宮裏就會派人來接我們去太極殿赴國宴呢。”
悟空聽完,應了一聲,扭頭蹲下,伸手抓住八戒的一隻大耳朵使勁的拽了一把,嘴裏叫道:“八戒,快起,快起,起來去赴國宴呢。”八戒睡的正香,猛覺得耳朵疼的厲害,一磆碌爬起來翻身坐起,睜眼看見悟空一臉壞笑的看著自己,就沒好氣的嘟囔道:“去,去,去,你這個該死的弼馬瘟,我正在好好的睡覺,你鬧什麼鬧?”悟空笑道:“你這個呆子,誰和你鬧,皇帝老兒今天在皇宮設國宴,要請我們去吃國齋呢!你這個淨壇使者上任以來還沒顯過身手,今天正是你露臉的大好機會,還睡那門子覺,快起,快起,一會宮裏派人來接我們呢!”八戒揉揉眼,大聲說道:“去,去,去,什麼國宴,我才不稀罕呢,我在這吃齋,雖然清淡,但打隔放屁,吃個肚圓,逍遙自在。在他那吃飯這規矩,那章法,難受死了還得看他的臉色也吃不飽,有啥稀罕。那皇宮有什麼好,皇帝老兒更不是個好東西,為了當皇帝連老子也逼,兄弟都給殺了,決不是什麼好人,要去你去,莫打攪我睡覺。”八戒說著就又要翻身躺下,這邊早把唐僧氣的青了臉,唬著臉喝道:“你這夯夥,再胡說我讓悟空打你那不把門的豬嘴,還不趕快起來,再磨蹭,小心著打。”八戒看自己說漏了嘴,惹師傅生氣了,再不敢言語,慌忙穿衣起床。三人漱口洗臉,緊衣正帽,不一會就各自收拾妥當。
那門口左邊的小沙彌看師徒四人已收拾好,就一路小跑出了院門,不一刻,就見鴻櫨寺的淨遠方丈帶著十幾個寺內有聲望的高僧進門給師徒見禮。寺內六個小沙彌也把早齋給端了進來,有豆腐,蘑菇,木耳,筍芽,糖糕,蒸餅,饅頭,米飯等。唐僧,悟空,沙僧不一會就吃好了,隻有那八戒,狼吞虎咽,沒完沒了,吃個不停。眾人都知道他食腸寬大,也不在意,一邊等他吃飯,一邊敘著閑話,都在靜等那宮廷迎接者的到來。
辰時剛到,就忽聽寺門外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俊馬嘶叫,人聲鼎沸。眾人知道宮內迎接的人到了,唐僧慌忙理理錦瀾袈裟,正正吡盧帽,拿過九環錫仗,帶領眾人向寺門外走去。出的寺門,站在門口向下觀看,就見門口下十八級台階上,及台階下廣場上,分左右兩邊,秩序井然的站了數千人。左邊以宰相魏征具首,後麵站了二百多個文武百官,百官後麵又有上千名宮廷侍衛及武將官兵,文有徐茂公,杜如晦,房玄嶺,李淳風,許敬宗等,武有程咬金,秦叔寶,薛仁貴,殷開山,劉洪基等。文官個個錦袍玉帶,金冠綬章,威風凜凜,武將人人金盔銀甲,寶劍俊馬,氣宇軒昂。右邊以少林寺惠空方丈帶頭,後麵跟著二百多個各寺方丈,方丈後麵站著上千位寺內高僧及武林俠客,方丈有興國寺的,相國寺的,臥佛寺的,護國寺的,天台寺的等,俠客有天山的,五台的,泰山的,娥眉的,華山的等。方丈人人袈裟盧帽,寶珠玉仗,鶴發童顏,俠士個個緊衣綁腿,金弓銀槍,豪情萬丈。再看那廣場中間,橦幡飄舞,寶蓋飛輝,旌旗遮日,鼓樂喧天。
宰相魏征看唐僧帶著眾人出來,慌忙上一步抬階,來到唐僧麵前匍伏於地道:“臣奉萬歲禦旨,帶眾人特來迎接神僧到太極殿赴宴,恭請神僧上攆輿,我等侍陪神僧上路。”唐僧急忙趨前一步,彎腰扶起魏征道:“貧僧何德何能敢受宰相行此大禮,又怎敢冒大不違乘那攆輿?”魏征回道:“聖僧現已是天下佛教泰鬥,是萬歲禦弟,又是佛祖親封的坍儃功德佛,受小人禮拜理所當然,乘那攆輿怎能算過!”唐僧聽到話已至此,也不在推辭,由魏征和房玄齡左右相攙下台階上了攆輿。那邊早有侍衛牽過三匹高頭大馬讓悟空、八戒、沙僧騎乘。悟空說道:“我不喜歡騎馬,我還駕雲吧!”唐僧接道:“不喜歡騎就在後麵走著吧,莫要露強稱能。”於是悟空和沙僧一左一右陪伴在攆輿兩邊。隻有那八戒說道:“不騎白不騎。”說著就翻身上馬,肩扛釘耙,很是得意。魏征看已準備就緒,一聲令下,禦攆在前,眾人殿後,鞭炮齊鳴,玄樂高奏,浩浩蕩蕩向皇宮太極殿開去。
那鴻櫨寺在長安城一大街的西頭,離皇宮太極殿約有十裏地。從鴻櫨寺到皇宮要經過十五個坊,一大街有二丈多寬,今天都淨水潑街,黃氈鋪地。一路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有上千名兵丁沿街維持秩序,但人們等這一天已非一日,一大早路兩邊就已站滿了數十萬名觀眾,都憋著勁想一睹師徒四人的仙容。因此唐僧師徒四人所到之處,人們都蜂擁而來,前睹後湧,雖有兵丁開路,道路也甚是難行。加之悟空好揍熱鬧,不時縱起幾十丈高,在萬人注目之下,把那金箍棒舞的眼花繚亂,呼呼生風,引的人們山呼海嘯般的高呼。那跟在後麵的少林十三棍僧耐不住性子,也遙相呼應的舞起那十三根僧棍,各展套路,把那少林功夫演繹的出神入化,巧奪天工。人們都知道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今天心目中的大英雄就在眼前,都想多看兩眼,因此也如影隨行,寸步難離。八戒騎在馬上,兩眼不住的望人群中大姑娘小媳婦身上溜,甚是洋洋得意。後來見許多人看著他那豬嘴和大耳朵不住的偷笑,也覺無趣,悄悄下馬,找塊布把嘴捂上,底著頭,再不願聲張。就這樣十裏地走了兩個時辰,隻到午時,唐僧和眾人才來到太極宮大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