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前幾天出去有事,現在回來了,恢複更新。
鹿島神宮的塚原卜傳高幹,乃是鹿島神宮神官住持吉川覺賢之子。一生出戰三十七次,真劍比武十九次,斬敵有名武將二十餘人,實斬敵將達二百二十多人,僅受箭傷六處,從未受任何刀劍之傷。我回想著此人的生平,想要成為萬中無一的勇將,與萬軍叢中取敵人之首級,隻有拜在此人名下了。而上泉信綱此時40歲不到,劍術還未大成。而且還是上野國長野家的家臣,去拜師想來也不現實。
塚原卜傳高幹此人最有名的一戰便是接受當時被一般認定為有如劍聖的原的長剃刀,在裁判的一聲【開始】令下,兩人同時躍進,但占得先機的卜傳,僅一刀即把長門當頭劈斃。即【一之太刀】。雖然如此,卜傳絕非是個嗜殺生性之人,關於這一點,倒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軼話,即,有一次在渡船中,有一武者向其挑戰,渠應謂:【那麽到前邊小島上去比劃看看】,船至岸邊,武者率先一躍上岸,而卜傳卻以棹杆將船撐開離去,而將暴跳如雷的武者留在島上,這概因卜傳不願妄用殺戒之故(如決鬥,武者非死即傷)。
“在下鬆壽丸,懇請卜傳大師收為弟子。”我跪在神宮的道場麵前大聲叫道。
不多時,裏麵走出一名師範代,看著我說道:“武家的子弟麼?師傅說了,既然遠道而來,那就見上一見吧,你跟我來吧。”
“師傅,人帶過來了。”師範代恭敬的對著一個看上去五十多歲的老年人說道。
“你是哪家的子弟,學習兵法又是為了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建立武勳,以為學習兵法就是能夠更好的殺人的話,那麼你可以走了。”塚原卜傳眼睛盯著我說道。
“在下相州北條家北條綱成之嫡男,鬆壽丸。因見這天下自應仁之亂以來,各國大亂,以下克上之事比比皆是,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下雖年幼,亦有救萬民於倒懸之抱負,然空有抱負萬事皆不能成,故先從兵法武藝開始,先強其身,隻有有命在,方可實現心中所想。所以還請大師看在在下一片赤誠之心收在下為弟子。”我誠懇說道。
“既然你說到以下克上,北條家自早雲開始不也是以下克上而得今日之基業?雖說你解救萬民之心甚慰吾心,但還是請回吧。什麼時候能說服我,什麼時候我就收你為弟子。”塚原卜傳說道。
“自早雲殿下起身於草莽,北條三代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到今日,不知大師可知是何緣故?皆因北條家有著從惡政中拯救百姓之大義,我北條家自早雲殿開始便將年貢改為四公六民,試問天下哪家能做到?我家主公氏康大人更是雄才大略,施行德政,免去百姓曆年年貢,設目安箱,讓百姓有申訴之權力,百姓連連稱頌。試問天下又有哪家能做到?最近幾年我家雖連年征戰,然身在局中,不得不戰。百姓如此困苦,卻依舊支持我家,皆因我家想在這關東大地建立理想國家之故。所以才有河越合戰之大勝。明國先朝唐國太宗皇帝曾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便是此理。大師亦是關東之民,雙目如電,心細如絲,是非曲直,也不用小子多言。在下來之前已抱著必成之決心,如若大師不收在下,在下便再次長跪不起。”我將早已想好的說辭說出。
“早雲殿下的雄才老夫是知道的,當年亦相處過一段時間,對老夫提出的質問,也影響了老夫這一生。汝主公氏康也算了得,不過而立之年便有此次河越大勝,家中氣象亦是蒸蒸日上,你這小子也算是口齒伶俐。好吧,老夫就收你為我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之弟子,隻是記住你今日所說,為了結束這亂世,為了天下百姓。”塚原卜傳想了想說道。
“謹遵師傅教誨。弟子一定竭盡所能,將我香取神道流劍法名揚天下。”我對著塚原卜傳深深一禮。
“名揚天下倒是不必,不是老夫自吹,我香取神道流早已名揚天下,足利將軍家的足利義晴、足利義輝,伊勢國司北田具教皆是老夫弟子,甲州的武田信玄亦聘請過老夫教授家中諸將領之劍法。老夫此生對揚名已無所求,而今唯一的願望便是親見這亂世結束的一天,這也是老夫收你為徒的原因,但願你能做到吧!從明天開始,老夫便親自指教於你。”塚原卜傳看著我說道。
“是,師傅的願望亦是弟子此生的報複。”我說道。
“吾之劍法分為三段,即為【力】【技】【位】。第一段的【力】是為力量,是指習劍初期對個人能力的苦練。第二段的【技】是為技術,是指習劍中期通過磨練出的武技。第三段的【位】是為精神,是指習劍後期持劍者的心態和對生命自然地感悟。隻有到達第三段,才能合天地之氣立於不敗之地。”塚原卜傳慢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