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導向,決定幹部隊伍的優劣,關乎黨風民心向背,關係事業發展成敗。導向正確,就有利於提高幹部隊伍素質,有利於營造催人奮進、蓬勃向上的氛圍,有利於培育大批優秀人才,有利於促進各項工作上水平、上層次。反之,就會引發某些不正當行為,滋生不良傾向,妨礙事業發展。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就是要堅持德才兼備。將幹部的德才素質放在首要位置,真正把那些政治堅定、實績突出、堅持原則、思路清晰、清正廉潔、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幹部,放在更能發揮其聰明才智的領導崗位,做到人盡其才,特別是把敢於大膽負責、勇於承擔重任,作為評價領導幹部優秀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把那些有魄力、有精力、有能力、有韌勁、有思路、有激情、有貢獻的領導幹部安排到最適合的崗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全部力量。
考核領導幹部政績的基本標準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製,堅持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正確政績導向、正確用人導向,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這是對各級領導幹部和組織部門提出的新要求。領導幹部樹立什麼樣的政績觀,組織部門堅持什麼樣的用人導向,對幹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麵影響深遠,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實際的行動。
作為領導幹部在其位必須謀其政。在其崗位上,努力工作,造福一方,為民多做一些實事,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你碌碌無為,占著位子不做事,那麼人們就會把你當“庸官”;如果你在位子不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瞎指揮亂做事,老百姓就會把你當“昏官”。可見正確的政績觀是何等重要。曾幾何時,有的領導幹部片麵追求政績,錯誤理解政績,急功近利。為追求一時的增長速度盲目上項目、辦企業、引投資,大搞“形象工程”、“亮麗工程”、“麵子工程”,給一些地方的發展造成了長期的包袱和隱患。有的領導幹部不顧群眾反對,大肆圈地,賣地搞所謂的開發,通過各種手段與群眾爭利益,引發了諸多社會矛盾。有的領導幹部,在工作中隻重視經濟建設,忽視社會的發展進步;隻重視眼前利益和短期發展,忽視放棄長遠的利益;有的熱衷於“數字政績”、“經濟政績”等。這些不正確的政績觀貽害無窮。那麼為什麼有些領導幹部還這樣迷戀這種政績呢?這與我們沒有真正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有很大關係。當官為什麼?這雖然是一個老話題,但它直接會影響到領導幹部的政績觀。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政績觀。正確的政績導向必須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優良的作風作保證,不然是無從談起的。
在某種意義上,隻有正確的用人導向,才會有正確的政績導向。當然,我們黨的領導幹部為官做事不是把升遷作為唯一目的。我們幹好工作,為廣大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做些事,讓他們真正得到實惠,也是我們人生的追求和價值的體現。如果我們幹工作,做事情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自己在職務的追求,那麼,既幹不好工作,又當不好官。最後吃虧是老百姓,貽誤的是黨的事業。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淡泊名利,要立誌做大事,不要想著做大官,不管在什麼崗位,隻要我們能滿腔熱忱全身心地把工作幹實,事情做好,相信群眾不會忘記你,組織也不會忘記你。如果用虛假政績為自己燙金,撈取政治資本,那就本末倒置、得不償失了。
有正確的政績導向,才能有正確的用人導向。
正確的用人導向,也可引導、促進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形成正確的政績導向。用人雖不是政績的唯一目的,但政績和用人是相輔相承的,領導幹部隻有把工作和事情做好了,才會得到群眾的認可,組織的信任,才會提拔使用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古時,有論功領賞,我們提拔任用幹部必須堅持看政績,努力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一是要看領導幹部政績是否經得起曆史的檢驗。在考核中既看當前的政績,同時注重考察其在前任職務的政績,通過回訪、複查、看政績的保質期和後續效果,不斷增強幹部實績考核中的科學性、準確性、合理性,通過分析比對,綜合評價。二是要看領導幹部在創造政績過程中的實際動機。在考核中注意用聯係的、發展的、全麵的眼光評價幹部,堅持用辯證法,正確分析領導幹部政績主觀與客觀的關係,看其實際動機是否正確。三是要看群眾對領導幹部政績的認同程度。評判政績的最終目的,在於更好地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始終把群眾認可的政績作為考核和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把人民群眾讚不讚成、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評價幹部的重要因素。四是要看領導幹部在集體政績中的貢獻率。要看幹部個人在班子中的作用,看個人政績時,看班子的整體實績,看班子的實績時,注意看幹部個人的貢獻率。根據幹部在集體中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察認定。這樣的用人導向既客觀、又準確,更具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