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得人才者,得天下(2)(1 / 3)

《聯想風雲》一書作者淩誌軍認為,如果因人設事概念成立的話,實際上不少大型跨國公司也有類似的做法。當年他采訪微軟,得知比爾·蓋茨經常在全球尋找出類拔萃的人才,爭取過來,委以重任,蓋茨甚至會專門為這個人設立具體的部門。不能完全否定因人設事,也不能說因事設人就多麼符合現代潮流。不管因人設事還是因事設人,關鍵看人與事是否為企業所需,是否符合公司的長遠發展。

121.要想留住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

一個企業要想尋求長期發展,就必須知道企業的核心優勢在哪裏,隻有明確核心優勢,才會加速企業的發展。可是,在教育培訓行業,由於傳統做法的影響根深蒂固,師資力量這一關鍵因素常常被企業所忽視,這必然使企業品牌效應不高,企業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倒閉。

新東方無疑是教育行業中響當當的品牌,它為什麼會從眾多的培訓學校中脫穎而出呢?是因為新東方抓住了教育行業的核心問題,即師資問題。俞敏洪認為,在教育行業中,你的優勢就在於你在某一方麵做得更好。這個方麵肯定不是教學設備,也不是樓有多好,而是老師。

在新東方尊師重教的氣氛非常濃厚,而俞敏洪確實通過落實相關政策,切實地提高了老師的地位,這也成為新東方的一大亮點。

據了解,俞敏洪本人擁有公司31.18%的股權,其他骨幹例如徐小平持有10%,包凡一占有4%,錢永強持股2.5%,他們的財富在新東方上市後都超過了億萬。除了以上幾位,新東方還有超過400人持有公司股票。俞敏洪不僅讓自己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老師”,也讓他的創業夥伴和同事成為中國最令人羨慕和最受尊重的富有老師。

中國曆來把老師和清貧畫等號,俞敏洪卻認為老師應該是全中國最富有的人,因為隻有老師富有了,他們才能安心教書,傳授知識、傳授智慧,學生才能夠更多地受益。如果老師為了生計而奔忙的話,很多老師就會扭曲自己的教學心態,所以他希望中國的老師富有,隻有所有的老師都很富有,才會吸引更多更有智慧的人回到教育行業,而這樣中國的教育也能真正地好起來。

在高校和外資培訓機構之外,新東方是民辦教育中最早的正規軍。首先是領導團隊的素質高。自俞敏洪以下,胡敏、江博、徐小平、包一凡個個都是深受學員景仰的“大師”,具有雄厚的個人品牌資本;其次是俞敏洪的眼光非常獨到,他在講授風格方麵不以個人好惡為標準,而是最大限度地遵從學員的意見。在新東方,教員去留的重要指標是學員打的分數。新東方給教學成果優異、深受學員歡迎教員的報酬是相當豐厚的,頂尖教師年收入達數十萬元。

俞敏洪將自己比作“瓷器保管員”,他將新東方的老師比喻為“價值連城的瓷器”,如果這些“瓷器”摔碎了,就一文不值了。俞敏洪對他們非常珍惜和愛護,並讓他們感受到:知識分子就應該受到尊重。

例如,一些老師是留學回來的,他們大量借鑒了歐美自由教學的方式。為了與中國教育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他們做了大量工作使它有可操作性,然後再教授給學生。通過生動活潑的講解和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樂趣,受益匪淺。

俞敏洪認為新東方的成功,是團隊的成功,他深有感觸地表示:教育是一種氛圍,而不是一棟樓或者是資產,新東方的上空籠罩著一股“氣”,這是人才的積澱形成的。人散了,“氣”也就散了,事業就不可能做大,這也是許多培訓機構想要模仿新東方而無法做到的。所以連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承認,新東方是中國英語教育的第一品牌。

俞敏洪帶著“老師應該是中國最富有的人”這樣樸素的理念,尊重老師、珍視人才,將他們作為企業的核心元素。他用伯樂的慧眼給老師展示自己的機會,他用包容給老師用新穎甚至是離經叛道的方式教書育人的舞台,他用真誠和以德報怨的胸懷挽留曾經與自己對立的夥伴。他帶領和他誌同道合的戰友們,毅然決然地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

從俞敏洪和他的新東方管理上不難看出,要想留住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

很多的企業家總是埋怨身邊沒有人才,找不到人才,或者總是歎息人才的流失,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否我們自身存在某種缺陷呢?其實,隻有加強自身的修養,創建使他們滿意的工作環境,才能使身邊人才濟濟。而要做到這一點,管理者首先要從“尊重”開始,對人才做到尊重、尊重、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