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爹大為驚訝,忙也雙手合十,問道:“如此說來,高僧可以預知未來?”
老僧哈哈大笑,擺手道:“貧僧並不能預知未來。”
“高僧如果不能預知未來,如何知道這首還沒有寫出來的詩呢?又如何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會在七十五歲之後大放異彩?”姥爹問道。
老僧將宣紙收起,卷成一個卷,說道:“我隻是知道過去而已。過去,現在,未來,看似不同,實則循環往複而已。”
姥爹知道老僧道行匪淺,忙求教道:“如何說來?”
“倘若我經曆了去年的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便能知道今天春夏秋冬是什麼狀況,什麼景象,也能知道一棵樹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結果,什麼時候落葉。這便是知過去則知未來。”
“高僧說得不錯,可是人的一生有許多春夏秋冬,每個春夏秋冬經曆的事情不一樣,這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老僧將卷起的宣紙用小繩係住,撫著銀白胡須說道:“春夏秋冬是小範圍循環。倘若你看過頂天雪山,看過奔騰河流,看過萬川入海,看過雷雲風電,便知道水從何處而來,在哪裏彙合,在哪裏流淌,在哪裏歸宿,又如何蒸騰成雲,又如何雲凝成雨。這小小一滴水的循環,便如人間輪回。這是大範圍循環。這也是易經中九九歸一的訣竅所在。”
老僧再次拿起毛筆,在硯台上蘸飽了墨,在新的宣紙上畫了一個圈。
“這些萬物都遵循九九歸一的道理。人在時間上如春夏秋天小輪回,在運程上如由川入海大輪回。諸多輪回組合,便是單個人的人生。”
姥爹似有所悟,忙問道:“莫非高僧已經通曉輪回奧秘?”
老僧慈悲地笑道:“輪回也說不上輪回,通曉也說不上通曉。如麵見鏡子一般,在某個節點上,過去即是未來的映照,未來即是過去的重複發生。”
“高僧說得深奧,我才學淺薄,似懂非懂。”姥爹自慚不如道。
老僧返身走出小亭子,說道:“貧僧認為你天資聰敏,博學多知,若不是時運不濟,必是金榜題名,出相入將之才。以你的能力來學這大輪回小輪回,隻需七日便可通透。”
姥爹聽出他有傳授的意思,喜上眉梢,拱手道:“如果高僧肯教授,那是我的前世修來的福氣!”
老僧站住,側頭道:“這話說得對!剛才我說了,過去即是未來,未來即是過去。你今生能得到我的真傳,正是因為前世修福。”
姥爹急忙跪拜,認其為師。
老僧急忙將他扶起,說道:“師即是徒,徒即是師。切莫跪拜!”
“貧僧法號迷海,你不要叫我師父,叫我迷海則可。”
“是。”姥爹恭恭敬敬道。
於是,姥爹在迷海的庵廬學習大輪回小輪回,將遊曆的心思暫且擱置一旁。
過了一天,姥爹發現這迷海和尚非同尋常。這裏既沒有田地,也沒有存糧。姥爹由於遊曆的習慣,進洞之前身上就攜帶了少許幹糧,肚子餓時便吃一些充饑。可迷海和尚這一整天裏不見開火做飯,庵廬裏也不見有鍋碗瓢盆。姥爹沒見他吃過飯。倘若他需要吃飯,吃飯之時必定邀請姥爹同桌才是。倘若他不吃飯,那怎麼在這裏保持生命呢?
姥爹百思不得其解。
姥爹本不想問他這些,可是自己帶進來的幹糧分量實在不夠吃,一天過後,幹糧就所剩無幾。第二天,姥爹便是忍饑挨餓扛過來的。
第三天清晨,老僧在給姥爹講授輪回概義的時候見姥爹不停地幹咽口水,不停地舔嘴唇,便問道:“你是不是生病了?”
姥爹擺手道:“不是。”
“既然不是生病,你為什麼臉色這麼難看?渾身這麼不自在?倘若生病的話,我這裏沒有醫藥,那就麻煩了。”老僧的庵廬連鍋碗瓢盆都沒有,更別提醫治病痛的草藥了。
“那高僧您就從來不生病的嗎?”姥爹忍住饑餓問道。
“俗話說,人食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五穀雜糧雖然給人能量,但也給人帶來病痛。我不食五穀雜糧,自然也不會生病了。”老僧撫著銀白胡須說道。
姥爹終於引出了他想問的問題:“高僧不食五穀?莫非高僧懂得辟穀之術?”
老僧點頭笑道:“辟穀,即是避開五穀,我當然不吃五穀。你這番難受模樣,原來是饑餓所致。貧僧許多年不吃五穀,倒忘記你還要吃飯了。”
姥爹敬佩羨慕不已,說道:“我看古書中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穀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依此看來,高僧已經是神仙了!”
老僧哈哈大笑,擺手道:“貧僧不敢自稱神仙!辟穀也並非什麼都不吃。我等生而為凡夫肉胎,什麼都不吃,力量從何而來?”
姥爹迷惑道:“可是我不見屋裏有任何可以食用的東西啊!難道高僧吃的是地生木耳,林中野菜?”外麵有一條河水,或許那裏能生長出一些人能食用的天然食料。那些靈猴行走速度極快,或許可以出洞尋找吃的。但老僧行動緩慢如龜,要是他也出洞找吃的,恐怕一天一個來回還不夠。姥爹猜想,唯有附近生長了可以充饑的東西,老僧才能從容不迫地住在這裏。
老僧又擺手,說道:“地生木耳林中野菜,不過是比五穀純淨一兩分而已,實際上也是五穀之列。倘若天天吃這些,那也不叫辟穀了。”
姥爹更加好奇了,追問道:“那您吃的是什麼?”
老僧反問:“我看你對鬼神頗為了解,你知道鬼吃什麼吧?”
姥爹點頭道:“鬼吸取人的精氣,也吸取飯食的元氣。”
小時候的我曾見供桌上有水果和紅燒肉,想拿了吃。姥爹阻攔我,說供奉過鬼神的食品沒了元氣,吃起來像吃泥巴一樣,會壞肚子。我說沒看見鬼或者神吃水果。姥爹說,它們不需要動嘴吃,隻需要將鼻子放在上麵輕輕一吸,元氣就被它們吸走了。我還是忍不住想吃,趁姥爹不在旁邊的時候偷偷拿了一個蘋果,可剛咬一口就吐了出來,味道果然像吃泥巴一樣。後來姥爹去世,外公在他的棺材前供奉了三碗吃的。姥爹出葬之後,外公拿了供品給我吃。我再吃的時候美味依舊。我將上一次偷吃供品和這一次的差別說給外公聽。外公說,姥爹知道你饞嘴,所以自己沒吃讓給你吃了。
姥爹還不讓我將筷子插在飯上,說那樣是讓鬼神食用的意思。
從那之後,我再不將筷子插在飯上。時至今日,看到別人無意之間將筷子插在飯上,我便覺得附近有看不見的東西走到了飯碗旁邊,用鼻子在飯碗上空輕輕吮吸。
在遇到迷海和尚之前,姥爹僅僅知道人用嘴獲取能量,鬼神用鼻子獲取能量而已,卻不知道世上還有第三種更為神奇的吸食之術。
老僧對姥爹說道:“我這種吸食的方法跟鬼差不多。”
老僧帶著姥爹出了庵廬,走到河邊一個大坑旁。坑裏有蛇有青蛙。老僧一躍而下,站在坑底,朝姥爹招手,那招手的方式簡直跟那晚的靈猴一模一樣。不知道靈猴就是他,還是靈猴模仿了他。
姥爹看到坑底的蛇,不敢躍下。
老僧寬慰道:“這蛇連眼前的青蛙都不咬,怎麼會咬你呢?”
青蛙和蛇是天敵,可是坑底的蛇確實不咬身邊的青蛙。哪怕青蛙蹦到了蛇身上,蛇也懶洋洋的不搭理。
姥爹信了老僧的話,跟著躍進坑裏。
“難道這世外桃源的動物也不喜爭鬥嗎?”姥爹問道。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世間的一切爭鬥,都是因為利益衝突。世外桃源之所以成為世外桃源,並不是人蟲鳥獸善良,而是沒有利益之爭。”老僧說道。
姥爹的肚子咕咕地叫起來,他咽了一口口水,說道:“這蛇不會餓嗎?餓了的話肯定會咬青蛙吧?它現在不咬,或許是之前吃飽了。”
“待會兒你就明白了。”老僧笑得意味不明。
不一會兒,清晨的陽光漸漸從遠處射落下來。
這時,姥爹注意到蛇和青蛙都將頭轉向斜射下來的陽光。蛇和青蛙的嘴巴張開來,讓陽光照進嘴裏,仿佛要將陽光吞食下去。
再看那位老僧,他居然也迎著陽光張開了嘴,一臉的舒坦。
此時的姥爹已經饑腸轆轆,出於饑餓也出於好奇,他也試著模仿蛇和青蛙將嘴張開。可是嘴巴張開了許久,姥爹並沒有任何異常的感覺,不過是跟以前曬太陽差不多而已。這種無聊枯燥的動作,為什麼蛇和青蛙還有老僧都要做呢?
姥爹閉上嘴巴,再朝動物和老僧看去。
姥爹看見老僧有吞咽的動作,喉結一上一下。
蛇和青蛙都有吞咽的動作。
於是,姥爹再次對著陽光張開了嘴,然後幹咽了一口。奇怪的感覺隨之而來,迅速彌漫全身!
那是饑餓感消退的感覺。
姥爹每吞咽一次,就感覺飽了幾分。
腸子幾乎要打結,前胸幾乎貼著後背的姥爹連忙不停地吞咽,可謂狼吞虎咽。很快,姥爹便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腹中已不再饑餓。
半炷香的時間過去後,青蛙閉上了嘴巴。隨後蛇閉上了嘴巴,最後姥爹和老僧也閉上了嘴巴。
老僧拉姥爹跳出深坑,撫著腹部笑道:“這種辟穀方法非常簡單,一旦被人知道,也非常容易學會,可是普天之下沒幾個人知道,極少數人知道也不一定能完全這麼做。你知道為什麼嗎?”
“為什麼?”
“世間誘惑太多,能排開所有誘惑而堅持本性的人世上罕見。”老僧說道。
此後數日,老僧都領著姥爹來這個深坑裏以陽光為食。姥爹學習大小輪回期間再沒有挨餓。
不知不覺,七天就過去了。
老僧在第七天晚上送姥爹走。姥爹抬頭一看,天空的月亮圓溜溜的,就像他被靈猴引入洞的那個晚上一樣。
老僧將姥爹送到來時遇見他的那個小亭子旁,便不再往前送了。老僧令人意外地拉住姥爹的手,依依不舍,老淚縱橫。
姥爹自認為老僧乃是世外高人,出世神仙,不應該像普通人一樣為悲歡離合而動情,而應該大氣瀟灑,寵辱不驚,得失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