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心悸的過往(1 / 2)

往事悠悠難回首,喜憂摻雜雪染發。常恨韶華無覓處,一壺濁酒解千愁。有緣的書友,今日書接上回,自品香茶一盞,聽我慢慢道來。

且說王文舉一席話,瞬間觸動了小劉遇心底的柔軟,打開了他塵封許久的記憶........

曾記得,我的祖母在世的時候,特別地喜歡我,吃飯時抱著我,睡覺時摟著我,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用到我身上也不為過。

我家七代單傳,原來並不是此地人。祖祖輩輩家居武周平原腹地,經商傳家。本是當地有名的大戶,隻不過是家業大善於經營,頭腦伶俐,善於捕捉商機,每每事半功倍。當時當地he界有人雲:要說經營得法,當手曲一指商賈之子劉勳,人際交往能力,預判未來商機,凡此種種,無人能出其右。哎,真是人不得全,代代單傳,並不是不會生養,就是有所顧忌。

昔日老祖劉勳曾經得遇高人,善卜,當日求為此事卜算,大師曰:“財運亨通亦無餘,命有子亦無子,此處不是梧桐樹,避世出塵莫遲疑。”

不管當時老祖信也不信,自己千辛萬苦,運籌帷幄掙下偌大家業,怎麼能說拋棄就拋棄的,美美思及此事,總是猶豫不決,難已下定決心。說起來也怪,老祖那個時代,隻要有錢,三房五妾亦是稀鬆平常,老祖正值鼎盛春秋,血氣方剛,妻妾多育,最為頭疼卻是培養成人。

每當幼兒三歲之時,則必須早做決斷,家中隻能留有一子,餘者必須舍棄送人,如若不然,該子必定半路夭折,如此怪異,令老祖傷透了腦筋。

春來柳綠花紅,轉眼滿眼金黃。光陰似箭,又是一年。老祖年輕氣盛之時,偏不信邪,每當兒女即將長成之時,多方防範,費盡心機·,然而事與願違,隻餘一子,其餘子裔均活不過三歲。事至如此,老祖決意舉家遷移。........

劉遇說著說著歎了一口氣,接著繼續說下去——

老祖帶著家族全部至親,幾經顛簸,行程數百裏。終於尋找到了新的宜居之地。興建新居之地離原地足有三百餘裏,是個新興的居住地,此地地勢低窪,極易於積水,聽此地原居上歲數的老人講,原來這裏本是一片排水之地,十裏八鄉使用完的髒水廢水都一起排向這裏,已經成為慣例,跟不用說洪澇與水災。後來幾年天氣幹旱,地下水位下降,此地漸漸地有人打起這裏的主意。先是有人來這裏搭建一些臨時房屋,充放一些價值低廉的臨時貨物,後來關注這裏的聰明人越來越多,大興土木建設,整套整套新建民居,隻應這裏是三不管的地區,不用繳納何種契祱,銀錢好掙,幾年之內名聲噪起這都是一些廢話,隻為說明因果關係不的不說,觀者可以一略而過。

老祖是做生意的行家,常常掛的口頭語就是:“有人聚集之地就是生意興起之地。於是下來就是買一套比較敞亮而低廉的四合院,暫且容身,作一些日常習慣的小生意探一探市場,已做長期打算。劉家就算是在此定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