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鄉村文化的延伸(1 / 1)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會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

中國鄉建院顧問

李兵弟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廣大的農村地區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陸續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一方麵隨著當地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向廣大農村延伸,農民獲得了經濟利益。同時,農村生態環境和生存狀況也在悄然改變。一個個更加類似城鎮的村莊不斷出現,隨之而來的農村傳統文化特質和地域文化特征慢慢被蠶食,存在了幾百年數千年的鄉村文化、村落自然布局、田園天然生態環境和鄉民道德規範被慢慢敲碎,地方生態資源、人態環境被不斷摧垮。農民和基層幹部,還有那些已經進了城的“城裏人”突然發現,老輩留下的已傳承幾百數千年、原本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習俗、生存環境在不以他們意誌地被重新改寫,有的已經不複存在了。

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推動著農村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必然曆史性地選擇了新農村建設。黨的十八大進一步規劃了城鄉統籌與新農村建設的藍圖,各地新農村建設特色紛呈。據統計,我國農村目前還有近60萬個行政村,近年來每年中央各部門投入的農村發展建設資金高達數千億元,這一公共財政向農村轉移支付的力度還會不斷地加大。

我們的政府官員、基層農村幹部、農民們的視野和利益都被放到這一嶄新的平台上,誰都想著為農村發展多出力。然而,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縣、鄉鎮兩級政府官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經常苦於找不到滿意的專業規劃設計團隊,無法做出適合當地農村特點、生態環境、農民意願,有傳承、有價值、有前瞻性的新農村建設專業規劃設計。在新農村建設中科學地規劃當地的鄉鎮村莊環境,設計出農民能接受並喜愛的民居,推動村莊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越發成為政府呼籲、農民期望的一件大事和實事。

兩年前,孫君、李昌平率領一批有識之士、有誌之士創建了中國鄉建院,走上了綠色鄉村建設的道路。據我所知,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家民間發起民間組織專門從事農村規劃設計,並全程負責規劃設計項目建設落地的專業機構。

鄉建院發起人之一、中國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明確說到,鄉建院主張在新農村建設中,始終堅持農民是主體、主力軍的基本原則,政府給予輔助和指導,其他社會力量協作,確保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鄉建院要為“適應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並存之趨勢建設新農村”。他們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地域文化特質等重要元素,做出符合當地客觀條件的新農村建設綜合規劃,設計出農民喜愛、造價低廉,更能傳承地域文化特點的新型民居。他們視“綠色鄉建”為事業,為使命,為責任,“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事不易、實不易、篤行之。

《中國鄉村民居設計圖集》係列圖書的作者孫君,他是一位畫家,卻紮根農村十年。他有很多農民朋友,春節時都是與他們一起度過。農村發展農房建設現已成了他筆下的主業,在農村鄉舍小屋閑暇之時的作畫卻成了餘興,畫作的收入又成了支持主業發展的資金。當年他在湖北襄樊市(今襄陽市)穀城縣五山鎮堰河村做新村建設,從垃圾分類、文化滲透、環保先行、產業調整入手,依托村幹部,發動農民,協助政府,紮紮實實做出國內有相當影響力的“五山模式”。隨後在湖北王台村,山東方城鎮,四川什邡市漁江村,湖北宜昌枝江市問安鎮、鄖縣櫻桃溝、廣水桃源村,河南信陽平橋區郝堂村,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取水地丹江口水庫所在的淅川縣等村鎮,積極探索新型鄉村建設的綠色之路、希望之路。孫君以藝術家的視角挖掘並竭力保留農村僅存的曆史精神文化元素,運用於農民房屋設計、村落景觀規劃,以尊重農民的生活和生產為主旨的建設理念,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擁護愛戴,得到當地政府的理解支持。

《中國鄉村民居設計圖集》係列圖書集中了作者孫君以及鄉建院同事的智慧和力量,在紮實調研、深入走訪了解農民需求,結合當地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要求,發掘河南、湖北等地濃厚的漢文化、楚文化特質,設計出農民歡迎喜愛、當地政府滿意的具有鮮明中原大地特質的鄉村規劃、新型民居。使鄉建院和孫君等人的中國新農村建設理念,紮紮實實“做了出來”,充分展現了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文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中國鄉村民居設計圖集》係列圖書的出版將為中國新農村建設提供獨特的鄉建與綠色思路,提供為各級政府容易理解、廣大農民朋友喜歡並接受的實用性很強的新型民居戶型圖集。孫君說,他們就是要給相關政府官員、農民朋友提供按照這套實用型係列圖書圖集,能很快“做出來”的“樣本”。祝願孫君和他的同事們,祝願中國鄉建院在探索中國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