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周恩來欣賞鄧小平同誌的“舉重若輕”(1 / 3)

周恩來也在一些場合評價過鄧小平的才能。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期間,周恩來與中財委的薄一波聊天:“一波同誌,你在晉冀魯豫同劉伯承、鄧小平共事多年,你對他們二位的工作怎麼看?”

薄一波說:“他們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確實是同心同德,和諧有致。”

周恩來微笑著搖搖頭:“我不是講他們的配合,而是問你對他們的工作方法怎麼看?”

薄一波很聰明地反問道:“總理,您是老領導了,又跟他們相識甚早,您看呢?”

“好啊,你又把問題原樣奉送了。”周恩來對薄一波爽笑道。

薄一波也笑道:“不是說解鈴還需係鈴人嗎?我這叫解答問題還需提問人嘛。”

周恩來收住了笑容,若有所思:“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他們兩人工作方法各有特色,鄧小平同誌是‘舉重若輕’,伯承同誌則是‘舉輕若重’。你看是不是這樣?”

薄一波連連點頭:“完全同意總理的評價,這8個字概括得很準確。他們在工作上所以配合得那樣得心應手,恐怕這是一個重要因素。”

“那麼,這兩種工作方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周恩來並不放過薄一波,不等他回答,又說道:“從願望上說,我更欣賞鄧小平同誌的‘舉重若輕’,但說實在話,我這個人做不到這一點。我同伯承同誌一樣,在工作上常常是‘舉輕若重’。這也許是同我長期負責具體的執行工作有關吧。”

1993年8月,在毛毛所著《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時,我的一本書名響亮的暢銷書《誰來重獎鄧小平》(華夏出版社,1993年8月)也恰逢其時推出,首印8萬冊。在拙著的開頭,我寫下了“關於功臣與獎勵的斷想”的引言,著意解讀書名,現摘錄其部分以重溫當時的寫作情感:

中國在設獎。

中國敢設巨獎。

誰是功臣誰受獎。

在中國,一枚奧運會金牌得主,各種獎項相加逾百萬;珠海“麗珠得樂”發明者獲巨獎百萬……

百萬元,七位數!一時間產生極大的社會震蕩。為國爭光榮耀,巨資重獎應該,合天時,順民意。

獎,是一種激勵;獎,能調動更多的人的積極性。那披紅戴綠的重獎台上,受獎者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引得無數敬佩者羨慕、歎服。

1993年1月12日,有人在《四川日報》上撰文呼籲:誰來重獎鄧小平?!

乍一聽,標新立異,聳人聽聞。由誰來授獎,獎勵什麼?

為什麼要重獎鄧小平?偉人的博大胸懷,崇高的精神境界遠非我輩凡夫俗子所能比擬,他們奮鬥終生,為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絕不是企圖索取功名利祿。然而從科學的角度講,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鄧小平,革命一生,功勳卓著,世界矚目,尤其是在他晚年,以極大的氣魄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略,規劃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設立經濟特區”、“一國兩製”、“不搞爭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新思路、新構想,為全黨全民所接受,給中國社會和全體人民帶來了直接的利益。這樣的功臣當然應該給獎,應該重獎!

由誰來給鄧小平頒獎?當然是投身改革洪流的億萬中國人民,是改革的豐厚成果。

獎品是什麼?是億萬人民的信賴與擁戴!是那一顆顆火熱滾燙的心!是那時時刻刻的口碑!

授獎大會天天在召開。

光陰荏苒,一晃19年過去了,我的那本小書早已售罄,但書名被很多人記住了。這些年來,關於歌頌、緬懷和研究偉人鄧小平的圖書豐富多采,我粗略統計了一下,僅國內出版的就有近千種。人們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麵來記述鄧小平波瀾壯闊的一生,追思這位世紀老人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豐功偉績,景仰一代領袖的雄才大略。這樣的圖書給人以士氣,給人以激勵。

東方風來滿眼春。時值鄧小平南方談話20周年,再次撰寫有關領袖人物的作品,是一次心靈熏陶和思想升華的過程,它使我得以再次集中精力認真學習鄧小平的有關著作,再次研讀相關的書籍和文章,再次領悟一代偉人的智慧和膽識。這本薄冊2009年夏天即已完稿,曆時三年多,其間多次送交有關部門審讀。在此感謝九州出版社對我的信任和鼓勵,感謝責任編輯和出版社領導的嚴格把關。

拙著即將付梓之際,迎來了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20年前,《深圳特區報》曾刊發《多幹實事》的評論文章。文中提到:“空談誤國,實幹興邦。”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複興之路》展覽後的重要講話中闡述偉大的“中國夢”時特別強調了這句話。多幹實事,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言行之間,行重於言。幹,才是改造世界的直接力量。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開局之舉,為中國人民增添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

撰寫偉人的傳記是一項艱苦而嚴肅的工作,盡管作者曾經出版過有關鄧小平的著作,也發表過研究鄧小平思想的文章,此次下筆也是有感而發,動情而作,並力求寫得真實、準確、生動,但囿於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敘述中的某些不當之處還望讀者批評指正。深謝!

趙豐

2012年12月於北京

(以出版時間先後為序)

1.中共中央文獻編委會:《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