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主要參考文獻(2)(1 / 3)

49、Bhagwati,Jagdish N.,Calomiris,Charles,W.Sustaining India’s growth miracle.New York:Columbia Business School,2008;

50、Indian Counci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ndia and China.New Delhi:Lancer International,in association with Indian Counci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1988。

三、論文:

1、郭慶學《轉型經濟理論發展述評》,《甘肅農業》2006年第9期;

2、張建君《中國轉型經濟研究的文獻回顧與理論發展》,《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7期;

3、周冰《中國轉型期經濟改革理論的發展》,《南開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2期;

4、林毅夫、李周《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是創造競爭的環境》,《改革》,1995年第3期;

5、林毅夫《論中國經濟改革的漸進式道路》,《經濟研究》,1993年第9期;

6、樊綱《兩種改革成本與兩種改革方式》,《經濟研究》,1993年第1期;

7、戴園晨《轉軌經濟和經濟轉軌》,《改革》,1998年第6期;

8、周冰、靳濤《經濟體製轉型方式及其決定》,《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9、李曙光《中國的經濟轉型:成乎?未成乎?》,《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3期;

10、錢穎一《目標與過程》,《經濟社會體製比較》,1999年第2期;

11、李稻葵《官僚體製的改革理論》,《比較》,2003年第7期;

12、唐任伍、王宏新《憲政經濟:中國經濟改革與憲政轉型的製度選擇》,《管理世界》,2004年第2期;

13、李連仲《股份製是公有製的主要實現形式》,《文彙報》,2004年1月12日;

14、衛興華《警惕“公有製為主體”流於空談》,《經濟學動態》,2005年第11期;

15、張軍擴《馬克思主義“兩個決不會”思想與現階段我國的所有製改革》,《理論前沿》,2005年第20期;

16、範恒山《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曆史進程和基本方向》,《經濟研究參考》,2006年第48期;

17、胡鞍鋼《第二次轉型:從經濟建設為中心到製度建設為中心》,《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3期;

18、蔡繼明《中國的經濟轉型:從體製改革到製度創新》,《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19、劉小雪《印度經濟轉型、產業政策變遷及對軟件產業發展的影響》,《南亞研究》,2004年,第2期;

20、馬常娥的《印度經濟的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啟迪》,《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2年第3期;

21、斯蒂芬·雷斯尼克、何立芳的《印度的轉型與發展》,《國外理論動態》,2007年第6期;

22、孔令岩的《印度經濟崛起動因分析的啟示》,《經濟師》,2006年第3期;

23、C·拉曼諾哈爾·雷迪,《印度、華盛頓共識與東亞危機》,《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

24、文富德《印度瓦傑帕伊政府加速經濟改革》,《國際經濟評論》2001年第11期;

25、文富德《從瓦傑帕伊政府大選失敗看印度經濟改革的幾點教訓》,《南亞研究季刊》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