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周、趙士超隨在軍中,並沒擺出當朝大員的姿態,隻是緊隨著隊伍,既不發表什麼收納為官軍的言論,也不說要在什麼時候離開。
“此地向東十裏就是桐廬縣城,過了江再走兩日的路程就可以入金華府了!”趙士超對黃道周說道,看似隨意其實也在提醒黃道周,現在是不是應該有點動作,畢竟魯王監國同隆武帝相處並不融洽,二人隨著劉輝進了魯王監國的圈子,那不是要有些難堪。
“無妨,魯王監國麾下也是幾十萬雄兵,能同魯王監國一會也算是一件要事!你我敗績實在有愧今上,能求得魯王和解,一同對敵那也是複興之大功,此行還是需要的!”黃道周對著趙士超解釋了下自己心中所想,雖然有些想當然,但是也不失合理。
聽了黃道周的話趙士超恍然大悟一樣的點點頭,原來自己的老師心中已經有定計了。
尋船準備過江的劉輝聽程璧翻譯過方言後才知道,眼前這條江就是富春江,想到當代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劉輝很像打聽下,富春山是在上遊還是在下遊。
一百多人的隊伍拖拖拉拉的用了一天的時間才渡過江去,劉輝一直擔心有清軍突然出現,所幸的是當地人告訴劉輝,金聲大人的大軍在被清軍擊敗前,曾經進入過嚴州府,為了防止金聲的隊伍進入衢州府,同那裏的大明隊伍聯通,所以嚴州府的清軍大多集中在建德、淳安一帶。
“可惜金聲大人了!”劉輝說的是句心裏話,現代曆史中很少能有人了解到明末時的曆史,那些為了保存民族衣冠而戰鬥的英雄,很多都成為被遺忘的人。中國曆史上的多民族大融合,在很多情況下,同北美印第安人的大遷徙一樣,並不是如牧歌一樣精彩,反而正相反,是一條血與淚的路,是征服與抗爭激烈的碰撞,往往意味著漢民族巨大的傷亡,因為征服者在征服的初期隻需要廣闊的土地,和大量的物產,人口作為一個威脅統治民族的東西,反而很無所謂,大量的屠殺是最好的一種震懾武器。
“過了江就是嚴州府、金華府和紹興府,三地交界的地域,多是丘陵山區,咱們行軍就安全了許多,再不會有遇見清軍的困擾了!”跟在劉輝身邊的程璧對劉輝說。行軍路上數次遇到過小股的清軍,劉輝並沒有命令隊伍硬拚,隻是布置戒備,那些清軍大多都是由江南明軍投降而成,也沒什麼求戰之心,一路也算得有驚無險。
“那些清軍本就是明軍,咱們到了哪裏有什麼差異?隻求明軍不把咱們當成清軍奸細,殺了求功才好!”婁東水像是發牢騷一樣插話進來,因為這水匪出身的關係,婁東水對明軍的印象也不佳。
“這小哥說的不錯,現在各地大小軍閥林立,各個擁兵自重,能為朝廷效力的並不算多,手下兵丁劫掠擾民的也不少見!今上雖然勵精圖治,但是現今已如唐末藩鎮之勢啊!”黃道周也加入聊天的人中,而且話語的起點要高上許多。
“黃閣老!”見到黃道周,劉輝這些人連忙見禮,以社會地位來說,黃道周遠遠高過在場的眾人。
“不必多禮,現在黃某不過是在你的隊伍裏求存的一個老頭罷了!”對待劉輝黃道周也放低了身段,這個年輕人很讓人感興趣。
“黃閣老謙虛了,能為您一路護衛隨行,這是我們的榮幸!”劉輝並沒因為黃道周的客氣而有些忘形,還是很恭敬的說。
“我聽聞劉小哥曾經受了些創傷,記不得舊事,不過我感覺,以劉小哥接人待物,處事風範,必定是大戶人家的子弟!有朝一日王師北伐,必定會有故人音訊的!”黃道周看來是比較看著劉輝,難得的說了些家常話。
“多謝黃閣老抬愛了!家園故土淪喪於滿清鐵蹄,劉某必要精忠為國以全……”劉輝剛剛開始裝模作樣的表忠心,就被打斷了。
“大人,前方有事,遭遇到咱大明的隊伍了,不過對方不是太友好!”來傳信的是吳二牛,大概是怕把人都嚇到,吳二牛那標誌的大嗓門並沒用上。
“這麼快就遇到明軍了?”劉輝很納悶,按說此地多是丘陵山地,遇到當地鄉民組成的民團還有可能,可明軍是不是太奇怪了點。
“帶我去看看!”先別了眾人,劉輝和婁東水跟著吳二牛向隊前走。
“你們都聽著快些把路讓開,耽擱了爺的行程,爺就拿了你們報功!”對麵的明軍大聲喊著,絲毫沒有見到鄉兵義勇的親切,反而是高高在上的口氣。
“怎麼回事?”沒急著和對麵對話,劉輝見到吳魁後,先問了一句。
“見過大人,是這樣,路上遇到這些明軍後,原本是打算各走各路的,但是這些明軍見了咱們的火槍,竟然要咱們繳槍,說是鳥槍是禁品,不準咱們使用!”吳魁把事情的大概說了下。
劉輝聽過後看看對麵還在叫嚷的明軍,二十多人的隊伍衣甲鮮明,護著兩架馬車,似乎是什麼人的家眷。
“這是公車私用啊!”劉輝暗笑了下,這些明軍肯定不是執行什麼公務,十有八九是領兵的將領安排了什麼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