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為夢想揚起風帆(1 / 1)

被譽為“浪漫騎士”的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小波曾在他的散文《工作與人生》中誠懇地對年輕人提過忠告:“年輕的時候,對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確定自己的一生要幹什麼,這是最重要的。”王小波在20多歲時就確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寫作。他踐行著自己的追求與夢想,他是“沉默的大多數”之一,但他是中國當代最“特立獨行”的人。他的文學作品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他明確自己的生命是為寫作而生的,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二十幾歲的我們要進行抉擇,思考適合自己的人生航向在哪裏,明白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法國作家貝爾納曾參加過一次報紙的有獎競猜。報紙上的問題是這樣的:“如果一個畫廊失火了,你隻有一個機會選擇一幅畫,你會選擇哪一幅?”在那個報社收到的成千上萬的答案中,貝爾納的回答被認為是最佳答案,贏得了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選擇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是的,成功的目標不是最大、最遠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成功的那個。人生的航向要駛向何方?二十幾歲的我們能找到自己的最佳成功點嗎?

二十幾歲的我們,如果試圖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要先明白自己的專長。台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曾被老師喻為“一個四季豆”,永遠不會發芽。這是因為,從上小學開始,朱德庸的語言學習就非常吃力,別的孩子花一小時就能學會的東西,朱德庸要花比別人多三四倍的時間才能學懂。為此,朱德庸的父母經常在學校裏挨訓,帶著朱德庸求校長老師,使他得以升入中學。然而,就是這個“四季豆”,卻被父母發現有繪畫的天賦,父母給他創造機會,讓他獨立創作。於是有了後來的《雙響炮》等優秀的漫畫作品。回憶過往,朱德庸不無感慨地說,如果當時拚命地去學習文學語言,那可能人們隻能在貧民窟裏找到他。朱德庸是幸運的,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航向,於是勇敢起航,直至走到了成功的彼岸。

年輕的你,了解自己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的你如果對什麼事情感興趣,那就可能是你的專長,快發現自己的專長,然後“術業有專攻”吧。

二十幾歲的我們,如果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要做的就是專注。2009年,電影《阿凡達》在中國引起了轟動,為影片中的女主角配音的中國女孩喬季霖也因此一炮而紅。喬季霖在中學的時候,就曾為眾多的廣告片配過音。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進入配音行業,成為一名專業配音演員。剛開始做配音演員時,她覺得工作枯燥乏味,經常要了解演員角色的心理和嘴形,壓力非常大。一次,她向做京劇演員的父親抱怨配音工作的枯燥,父親當時什麼也沒有說。但不久後,喬季霖收到了父親寄來的一張碟片——裏麵都是京劇演員平時練習的場景,並且在碟片的背後寫著“專注了就好”。看到京劇演員們為一句台詞練習幾遍、幾十遍,喬季霖被深深感動了。從此,她努力做好自己的配音工作,最後獲得為《阿凡達》配音的機會。喬季霖說自己的成功秘訣就是——專注了就好。專注地盯著前方的夢想,然後奮力前行,不左顧右盼,不隨意抱怨,那彼岸的花香會讓我們沉迷。

我們擁有的時間不是無限的,我們能做的事情也不是無限的,所以在不斷探索世界的注程中讓自己專注起來,一心一意讀幾本書,一心一意學一個專業,一心一意做一個事業,未嚐不是件幸福的事情。

曾有一個哲理故事。有一位年輕人問一位老者:“我怎樣才能成功地攀登到夢想的山巔?”老者微微一笑,從地上撿起了一張紙,疊成小船放在身邊的小河裏。小船不喧嘩,不急躁,借著水流,一聲不吭地駛向遠方。途中,蝴蝶、鮮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不為所動,默默前行……老者說:“人的一生,金錢、美色、地位、名譽等誘惑太多。選定了奮鬥目標,途中因思謀金錢而駐足,因貪戀美色而沉淪,因渴求名譽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難眠,故難以像小船一樣,不為誘惑所動,向著既定的目標默然前行。這就是有些人做事半途而廢,不能成功的原因。”青年人恍然大悟。

二十幾歲的你,願意做故事中的那隻小船嗎?專注於自己的夢想,一意前行,那成功之帆已經向你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