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和尚,一窮一富,都想去南海朝聖。富和尚很早就開始存錢,窮和尚卻僅帶著一個缽盂就上路了。一年以後,窮和尚從南海超生回來,富和尚的準備工作還沒完成。富和尚問他為什麼能去南海,窮和尚回答:“我不去南海,就心裏難受。我每走一步,就覺得距離南海近一點,心裏就生一份安寧。你這個人個性穩重,不做沒把握的事情,所以我回來了,你還沒有出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十拿九穩的事情,往往是回報最少的事情。要做,就去做那些沒把握的事情——你覺得沒把握,別人一樣覺得沒把握。然而,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永遠隻能看著別人成功。對待夢想,二十幾歲的我們也可以這樣,夢想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或許會更大一些。
在美國的老一代企業家中,安德魯·梅隆是一個“熱衷於機會”的人,他隻做沒把握的事。梅隆的一生曾經營過銀行、石油、鋼鐵等不同的行業,其中有兩件事,人們記憶深刻。
1889年的一天,三位不知姓名的青年人站在梅隆的麵前,問是否願意替他們償還銀行的一筆欠款,他們手裏拿著一塊銀蠟色的金屬,告訴梅隆這是鋁,並且聲稱他們找到了一種可行的電解生產法,隻是沒有資本,以至他們在到處尋找資助人。梅隆憑借自己敏銳的眼光,認為這項事業非常有發展的潛能。於是他立即答應幫助他們還清債務,並資助他們成立了匹茲堡電解鋁公司。果然,僅僅過了不到三年時間,這家公司就控製了北美洲的鋁生產業務。
另外一件事情發生在1895年,一位曾與愛迪生共事多年的發明家愛德華·艾奇遜找到了梅隆,手裏拿著一塊閃光的“金剛砂”,但是由於資金不足,請求資助,梅隆也憑借直覺預感到這一發明的商業前景,就答應了艾奇遜的請求,後來這項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
梅隆屢次成功的秘訣就是做沒把握的事。適度地做沒把握的事,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無不期盼生命燦爛如星河,光芒熠熠照亮整個夜空。那我們就要反思走過的人生之路,規劃未來的人生之路。說到底,做他人沒把握的事,意味著一種冒險。冒險就是拒絕中庸,拒絕穩妥。勇於冒險能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沒有冒險,何來生命中的大喜悅、大收獲?如果我們選擇做沒把握的事,首要的是要堅守自己,堅定自己的選擇。同時,我們要理智地分析問題,大膽地質疑問題,並確定如何做。做沒把握的事,不意味著盲目做事,相反,這是我們審時度勢之後的理智選擇,是對自己和所做事情的負責態度。
二十幾歲的我們應當謹記,一切都準備妥當的時候,機會可能已經遺失了。在沒把握的時候率先出手,實現夢想的幾率要大很多。同時,要有“隻問耕耘,不問收獲”的精神。既然我們已經上路了,那就沒有後路可退。你經過了春的播種,夏的耕耘,難道會害怕沒有秋的收獲嗎?
做沒把握的事,就是抓住了萬分之一的機會去爭取實現夢想,獲得成功。美國但維爾的百貨業巨子約翰·甘布士曾談到他的經曆。有一次,但維爾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倒閉,被迫廉價拋售堆積如山的百貨,價格低到1美元可以買100雙襪子。
那時,約翰隻是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看到他那麼傻,都嘲笑他。然而約翰不為所動,依然收購被拋售的貨物,並租了一個很大的貨倉來存貨。他妻子勸說不要這麼做,多年的積蓄有可能毀於一旦。約翰笑笑說:“3個月後我們就可以依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10多天過去了,那些工廠廉價拋售的貨物因找不到買主,最後隻能燒掉,以穩定市場物價。終於,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行動,穩定了但維爾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裏的廠商複興。這時,但維爾由於市場缺貨,物價一天天上漲。約翰馬上把積存的貨物拋售出去,從而大賺了一筆。後來約翰成了全美的商業巨子。
正是因為抓住了萬分之一的機會,約翰·甘布士才得以成功。那些沒有把握的事情,對二十幾歲的我們更應該具有非凡的吸引力。試想這個世界如果千篇一律,沒有推陳出新,永遠按部就班,穩重拘謹,那怎麼可能成功呢?
二十幾歲,我們要努力在實現夢想的時候,勇敢做些沒把握的事,不管能否成功,努力償試的經曆都會成為人生的一筆財富。當然,做沒把握的事要注意兩點:一,目光要放在長遠,鼠目寸光,忽略整片森林是行不通的;二,要鍥而不舍,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心,才會事半功倍。
二十幾歲,我們一起行動,勇於做些沒把握的事,是我們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