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國學名家陳寅恪被稱為“教授中的教授”,他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知識分子應該進行獨立思索,自由闡發自己的思想,不被權威和別人左右,這才是完整的人。爭取自由,尋求獨立,應該成為二十幾歲的我們的精神追求。我們要有對事情的明確判斷力,不依附於勢力和權威,自主地闡發自己的想法。
隻有精神上做到不依附,才能在行動上做到獨立,踐行自己的價值觀,獨立地行走在天地間。沒有精神上的獨立,就不能有行動上的獨立,不可能心靈強大,麵對世界。擁有了思想和精神上的獨立,才不會懼怕未來的人生。沒有思想精神上的準備,如果在人生路上遭遇風雨,很可能會被擊垮。
思想自由,精神獨立,我們才能分辨清濁,明白事理。我們會知曉,人生最大的危險是生活的平庸。不敢承擔風險,不接受生活考驗的人,隻能是溫室裏的花朵,依附著主人的嗬護,經不住外界的壓力。而沒有壓力的人生,擁有的隻能是空洞和乏味。
一個科學家對兩隻小老鼠做了一次試驗。他把兩隻小老鼠放在仿真的自然環境中,並把其中一隻小白鼠的壓力基因全部抽取出來,結果那隻未被抽取壓力基因的灰顏色的老鼠走路或者覓食時總是小心翼翼的,在仿真自然環境裏麵,灰老鼠一連生活了十幾天,沒有出現任何意外。而另外一隻被抽取了壓力基因的小白鼠則從一開始就生活在興奮中,小白鼠隻用一天時間把全部空間觀察了一遍,灰老鼠用了近四天時間才把整個仿真空間全部熟悉。結果是小白鼠在仿真空間的第三天,因為沒有任何壓力而爬上了高達13米的假山,在試驗能不能通過一個小石塊時摔下來死了。而灰老鼠因為有一定的壓力,處處謹慎小心,在試驗十幾天後,它鮮活地出來了。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因為自己的慵懶和依附心理而去埋怨周圍的競爭太過激烈,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而強調自己的壓力太大。事實上沒有了壓力,我們也會像那隻小白鼠一樣,從實際上能夠平穩度過的高處摔下來。因為,人在本質上是獨立的個體,是自由的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自救。他人不可能永遠幫助你,自己的人生路要依靠自己去行走。
在精神上,我們要做好獨立生活的準備,精神上的不依附才能讓我們真正地麵對這個瞬息變換的社會,麵對驟然而至的意外和各種各樣的挫折困難。還記得《飄》中的郝思嘉嗎?她曾經依賴過自己的父親,依賴白瑞德。但是最後,當她勇敢地站在戰火硝煙中,麵對著空曠的街道和即將生育的媚蘭,當她驅車奔向家的方向的時候,那一刻她思想上真正獨立起來。她可以勇敢地麵對世界,麵對戰爭,麵對可能的傷害以及不可避免的犧牲。所以,在後來,她能用堅毅的雙手采摘棉花,獨立地撐起一個龐大的家庭。她自強不息地、倔強地麵對著世界,感受著黑暗,也體味著光明。麵對被戰火毀掉的家園,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麵對親人的死亡,她擦幹淚水,從頭再來;她甘願放下大小姐的架子,帶領全家下地幹活;她不顧社會的譴責,獨當一麵經營木廠。她獨自承擔著生活的艱辛,卻遭眾人非議。誰又能體味郝思嘉內心的澀果?郝思嘉是站起來的人,她重複著“明天又將是新的一天”的信念。也許她不是一個最完美的主人公,但是她是那麼鮮活真實,那麼高大挺拔。因為她思想上獨立了,所以她的形象才會無比高大。她讓自己獨立地麵對世界,在紛亂的年代裏,堅持和固守著,這多麼偉大!
每當在暗夜裏想要哭泣,每當遭遇了失敗,每當試圖逃離,感覺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想郝思嘉吧。想想她勇敢地發怒咆哮,想想她倔強地反抗。我們要勇敢地做郝思嘉,眼淚在打轉,卻麵對世界微笑,告訴世界我們不會被打敗。
我們要像海明威筆下的老人一樣,麵對命運的海,勇敢地揚起風帆,乘風破浪。也許我們會遭遇失敗,卻不會被命運壓垮。正如海明威所說:“你盡可以消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這是人類精神的旗幟在飄揚。年輕的我們,絕不做垮掉的一代,我們要做麥田裏的守望者,心向光明,永遠不被壓垮,做精神上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