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在給他兒子的信中說: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快樂。但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在失業之後,才能體會到這一點。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從未嚐過失業的滋味。這並非我運氣好,而在於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所以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洛克菲勒認為,工作是一項特權,工作使年輕人奮發有為,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但人們必須先愛它,工作才能給予人們最大的恩惠,獲得最大的結果。但有些人顯然不夠聰明,他們有野心,卻對工作過分挑剔,一直在尋找“完美的”雇主或工作。
事實是,雇主需要準時工作、誠實而努力的雇員,他們隻將加薪與升遷的機會留給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熱心、花更多的時間做事的雇員,因為他們在經營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業,他們需要的是更有價值的人。收入隻是我們工作的副產品,做好我們該做的事,出色完成該做的事,理想的薪金必然會得到。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勞苦的最高報酬,不在於我們所獲得的,而在於我們會因此成為什麼。
那些頭腦活躍的人拚命勞作決不隻是為了賺錢,使他們工作熱情得以持續下去的東西要比隻知斂財的欲望更為高尚——他們是在從事一項迷人的事業。工作是一種態度,它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同樣都是石匠,同樣在雕塑石像,如果你問他們:“你在這裏做什麼?”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個我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從他嘴裏最常吐出的一個字就是“累”。另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勞很高。畢竟我有太太和四個孩子,他們需要溫飽。”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負擔,在他嘴裏經常吐出的一句話就是“養家糊口”。第三個人可能會放下錘子,驕傲地指著石雕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藝術品。”這種人永遠以工作為榮,以工作為樂,在他嘴裏最常吐出的一句話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二十幾歲的我們應當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我們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檢視一下你的工作態度,讓自己感覺愉快。“工作著是美麗的。”隻有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才會全神貫注於工作。換句話說,工作著,心理健康著。如果總是對現實不滿,那你何談快樂,談何笑對人生呢?試想,一條魚老是不喜歡水,老覺得自己所賴以生存的水太渾,太冷,太熱,太鹹等等,這樣一條魚還會有絲毫的快樂嗎?當然不會有快樂了。世界本無所謂完美不完美,都是我們所離不開的現實。既然離不開,那隻有一個辦法:接受現實,熱愛現實,笑對現實。
人的一生,如果把所有的狀語、定語修飾辭去掉,內容應該是:工作,睡覺,吃喝玩樂。就這麼簡單。二十幾歲的我們如果能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眼前的平凡工作做好,不去想什麼解放全人類的事,不去侵占別人的利益,而是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社會財富,你就會睡得很好,吃得很香,玩得快樂。這難道不是我和你應該追求的生活境界嗎?
二十幾歲的我們要堅信,工作中的今天是最好的一天。今天,是現實中與我們最密切的時間。昨天,已經成為過去,留給了記憶;明天,還未來到,它隻可以界定於幻想的領域。所以,我要對大家說:過好今天!你,做到了嗎?我們不妨嚐試:接受今天,為今天努力;喜歡今天,為今天喝彩;珍惜今天,為今天加油。今天才是最好的一天。不妨繼續想想:此刻是最好的一刻,今年是最好的一年,此生是最好的一生。請按照這樣的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堅信此地是最好的工作的地方。此地就是每個人工作的最好環境,哪個人能離開一個具體的地方而工作呢?所以,請喜歡這個工作的地方,熱愛這個工作的地方吧。我們如果這樣想了,明天就要這樣去做。這樣我們才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美好!我們會感到:今天的工作充實而又輕鬆,今天我的收獲真不少……諸如此類。這一天,我們定會滿載收獲和喜悅。
二十幾歲的我們都笑對生活吧!工作態度就像一麵鏡子,我們笑對自己的工作,工作就會對你展顏微笑,那何愁沒有成功呢!而工作中的專注、細致和付出,會讓我們的心靈充實慰藉,會讓我們年輕的生命飛揚,會讓生活變得美好安詳,工作著多麼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