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當正直的雨滋潤心田(1 / 1)

雨打芭蕉的聲音,總會讓人體味出一點憂愁和感傷。在人類發展的窗沿上,雨滴落下,激起的水花,總是旋即破碎。但是總有一些雨點會永遠地敲擊著我們的心房,讓我們回想起在幾千前的遙遠的夜晚,那滴答滴答的雨聲中,那些正直的聲音,總會在千百年後我們的心中回響。

開封是宋代清官包拯曾經為官的地方,後人為了紀念包拯,把凡是在開封當過府尹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在了一塊石碑上。從北宋開始,那塊一丈許的石碑上寫滿了開封府尹的名字。千百年來,凡是到開封的遊人都會參觀當年包拯坐堂審案的地方,然後觀摩那塊刻滿名字的石碑。那塊石碑的正上方有一個凹陷的深坑,包拯兩個字已模糊不可辨了,而其他人的名字卻個個清晰可見。原來,遊人和敬仰包拯的人站到那塊刻滿名字的碑前,都會尋找包拯的大名,然後用手指點寫有“包拯”兩個字的地方。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遊客觸摸過那個寫有包拯名字的地方,日積月累,竟然被手指磨出了一個深坑。二十多年前,開封對那塊石碑進行了保護,在包拯紀念館中,又重新按原樣製作了一塊石碑;可到如今,仿製的石碑上刻有“包拯”兩個字的地方又被磨去一個淺坑。

世上有口碑,清廉而正直的人往往活在人們的心中。石碑上的那個凹陷的坑,穿越千載而留存於世。這讓我們明白,一個人清廉和正直的穿透力多麼偉大。我們記住的是他們那正直的力量,秉承正直才會譜寫出人生最美麗的樂章。

二十幾歲的我們要明白不畏強權,不刻意順從,有自己的是非標準。在外國有一則故事。一位富商對仆人說:“茄子能增進食欲,是好東西。”“不錯,”仆人說,“難怪他戴著王冠。”幾天後,富翁又說:“茄子倒人胃口,還生痰,是壞東西。”仆人說:“瞧它頭上長著刺呢。”富翁不滿意了:“前天你說茄子是好東西,今天又說它是壞東西,什麼意思?”仆人說:“我該怎麼說呢?我是您老爺的仆人,不是茄子的仆人啊。”這則外國典故後來成了成語“不是茄子的仆人”,相當於我們的成語“見風使舵”。這個仆人每天都在說自己不想說的話,幹自己不想幹的事,這多麼痛苦。人生要在必要的時候學會放下,該說的就去痛快地說,該做的就去痛快地做,做真正的自我。

阿瑟·戈森說過:“人類之所以充滿希望,原因之一就在於人們似乎對正直具有一種近於本能的識別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正直的人會閃耀人格的光輝,有吸引人、凝聚人的巨大魅力。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慶鳳凰山古聖寺創辦了一所育才學校,收容抗戰烽火中的難童。為了不受國民黨的控製,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經費,組織全校師生四處募捐。他宣布一條紀律,募捐所得涓滴歸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暫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怠。他的上衣縫有兩個大口袋,一隻裝公款,一隻裝私款。一次,他到很遠的地方去募捐,收獲頗豐。等到天色已暮,要購買車票回校時,一摸私款口袋,已囊空如洗。此時他已饑腸轆轆,體力不支,而車站離古聖寺尚有十幾裏之遙。雖然他上衣那隻裝著公款的口袋鼓鼓囊囊,但他一分不肯動用,硬是拖著疲乏的身體,走著崎嶇的山路,一直到皓月中天之時才回到古寺。守門的老和尚看到先生歸來,連聲呼喚:“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菩薩保佑,正人君子。”在沒有人知曉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最能體現他的真實品質。陶行知用他的言行踐行著自己的道德追求,在建築自己的人格長城上,我們看不到一絲空隙。他的正直無私,留給我們的是永久的生命思索。

讓我們在自我修行的路上,謹記那些敲擊過我們心房的正直的雨滴,讓我們明白人世的追求不僅限於物質外在,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光輝、人性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