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當是終生進行的”,這一觀點直到今天才被普遍接受。一個人要想在知識與能力上永遠富有競爭力,要在社會變革中與時俱進,適應生存環境,取得人生成功,就要終生堅持學習。
晉平公在70歲的時候依然希望多讀點書,多長點知識,總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太有限了。但同時他也覺得,自己都那麼大歲數了,還要去學習,困難是不是太大了。後來他就去詢問一位賢達的臣子。這位臣子說:“我聽說,人在少年時代好學,就如同獲得了早晨溫暖的陽光一樣,那太陽越照越亮,時間也久長。人在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好比獲得了中午明亮的太陽一樣,雖然中午的太陽已經走了一半,可它的力量最強大,時間也還有許多。人到老年的時候好學,雖然已經遲暮了,雖然沒有了陽光,但是還有蠟燭啊,蠟燭的光亮雖然不如陽光,可是隻要獲得燭光,雖然有限,卻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很多吧。”晉平公聽了,恍然大悟,終於信心十足地去讀書了。可見,學習是終生的,應該永不止息地去學習。
美國東部一所大學期末考試的最後一天,一群工程學高年級的學生圍成一團,正在討論幾分鍾後就要開始的考試,這是他們參加畢業典禮和工作之前的最後一次測驗了,教授說過,他們可以帶任何書或筆記,要求隻有一個,就是不能在測驗的時候交頭接耳。
學生們進入考場,教授把試卷分發下去,學生們注意到隻有五道評論類型的問題,因此充滿自信。三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試卷。學生們看起來不再自信了,沒有一個人說話。
教授手拿試卷,俯視著一張張焦急的麵孔,問道:“完成五道題目的有多少人?”
沒有一隻手舉起來。
“完成四道題的有多少?”
仍然沒有人舉手。
“三道題,兩道題?”
學生們開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那一道題呢?當然有人完成一道題的。”
整個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試卷說:“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結果。”他說。“我隻想給你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使你們已經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學習,關於這項科目仍然有很多東西你們還不知道。這些你們不能回答的問題是與每天的生活實踐相聯係的。”他微笑著補充道:“你們都會通過這門課程,但是記住——即使你們已是大學畢業生了,你們的教育仍然還隻是剛剛開始。”
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增強自己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力,就要在知識與能力上永遠富有競爭力,要在社會變革中,與時俱進,適應生存環境,取得人生成功,就要時刻具有終身堅持學習的信心。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給自己製定一個學習目標,比如根據時間和其他條件,可以在多長時間內自修完什麼課程,聽哪方麵的課程輔導,每天給自己多少看書時間。要做好這些,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二十幾歲的我們,一定要記得學無止境,堅持在學習的道路上走下去,那我們的收益將會無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