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亞高原
巴塔哥尼亞高原是阿根廷和南美洲的重要地區。西班牙語中,“巴塔哥尼亞”是“巨足”的意思。1519年,隨麥哲倫環球旅行到達今天裏瓦達維亞海軍準將城附近的意大利學者安東尼奧·皮加費塔,看到當地土著居民巴塔哥恩族人腳著胖大笨重的獸皮鞋子,在海灘上留下巨大的腳印,便把這裏命名為巴塔哥尼亞。巴塔哥尼亞高原,自然環境獨具特色,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具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
1.獨特的自然環境:
巴塔哥尼亞高原北起南緯36°的科羅拉多河,南到火地島,西接安第斯山,東臨大西洋。麵積786938km2,占全國領土的28%,包括內烏肯、裏奧內格羅、丘布特、聖克魯斯4省和火地島區。是個自然地理環境比較獨特的地方。
巴塔哥尼亞西接安第斯山脈,雪峰與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錯,辟有大量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位於聖克魯斯省西南部冰川國家公園內的佩裏托·莫雷諾大冰川,高達3600m,綿延200km,冰層不停地移動斷裂,加上呼嘯盤旋的山風,公園裏充斥著雷鳴般的巨響。內烏肯省西北部拉寧國家公園裏有21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和一座海拔3774m的拉寧死火山。這裏還保存著遠古原始森林,樹高幹粗,枝繁葉茂,蒼勁挺拔。巴塔哥尼亞地區,還分布著內烏肯省布蘭卡沼澤自然保護區、聖克魯斯省佩雷托·莫雷諾國家公園、火地島國家公園保留地、丘布特省瓦爾德斯半島國家海洋公園等壯美的自然景觀及保護區內的駱馬、兀鷹、美洲豹、海獅、海象、企鵝等珍貴動物。
巴塔哥尼亞東部則是以遼闊的台地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自西向東作階梯狀傾斜,東部則以陡峭的懸崖直逼大西洋,受古代冰川及現代幹旱氣候的影響,地表多冰蝕穀、冰磧丘、冰緣湖積冰水沉積及多種風蝕、風積地貌。
巴塔哥尼亞氣候條件惡劣,素有“風土高原”之稱。受大陸麵積狹窄、居安第斯山背風位置及沿海福克蘭寒流等的綜合影響,荒漠直抵東海岸,但大陸性特征不很強烈,冬夏沒有極端的低溫和高溫,7月均溫0℃~4℃,1月均溫為12℃~20℃。降水稀少,全區年均降水量不超過300mm,並呈自西向東遞減趨勢。風力強盛,常吹時速超過110km的狂風,塵暴不斷。
巴塔哥尼亞水文狀況獨特,雖然荒漠廣布但內流區域狹小,內流區僅局限於內格羅河與丘布特河之間狹小地區。其餘地區河流因承受山地冰雪融水或冰蝕湖供給而成為過境外流河。但畢竟受幹旱氣候製約,眾多河流中僅有科羅拉多河、內格羅河、丘布特河河水充沛可航運、灌溉、發電。成為巴塔哥尼亞發展農、牧、林各業的河穀平原基地。
整個南美洲湖泊貧乏,但巴塔哥尼亞地區安第斯山脈東麓東側,冰蝕湖、冰磧湖廣布,大大小小共有300多個,構成南美唯一的重要湖群。
2.豐富的礦產資源:
特殊的構造基礎和複雜的地質條件造就了巴塔哥尼亞良好的資源環境和豐富的礦藏條件。巴塔哥尼亞是阿根廷最具美好開發前景的地區。
巴塔哥尼亞地區石油儲量大、分布廣。近年來又在沿海大陸架找到更多更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目前,以裏瓦達維亞為中心的巴塔哥尼亞地區已成為阿根廷最大的石油基地,產量占全國石油總產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