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命案(4)(1 / 1)

林子晨從拘留所裏出來,腦子裏一直回蕩著宋海龍的話。他原以為這不過僅僅是他私人的一場感情糾葛,然而事情的發展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力和控製力。他現在必須盡快趕到日喀則,找出給他發郵件的人是誰?無論這個人是不是李欣,她必然是可以幫他解開這一切謎題的人。

想到這裏,他馬上租了一輛車,恨不能朝發夕至,然而長路漫漫,雲的盡頭是雪山,綿綿不絕。

汪涓去找趙露霞,但是電話打不通,去到家裏,也不見有人。她找到隔壁左右的鄰居,一番打聽,才知道他們全家好像出國旅遊了。她隻好無功而返,不過也有好消息傳來,林子晨從拘留所出來了,雖然隻是取保候審,但由此可見,警方已經基本排除了他作案的可能性。

汪涓知道林子晨沒事,心情大好,她試著勸他回來,因為她感覺整個事件就像一個黑洞,會把所有都靠近的人吸入進去,萬劫不複。

但是林子晨拒絕了,他必須得到真相,為了李欣,也是為了自己。

汪涓沉默了,這一個月來,她幾乎都沒睡過安穩覺,當她得知林子晨因為涉嫌謀殺被逮捕後,更加寢食難安,奔波往複,毫無半句怨言。她不明白李欣對林子晨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僅僅是一封電郵,就讓她的未婚夫神魂顛倒。她妒恨,但又無可奈何,她本以為她可以瀟灑的抽身而去,開始新的生活,但沒有林子晨的生活,讓她感到絕望。

她也非常明白,在這段感情中,他已飄然而去,而自己卻還深陷其中。

以前,她曾聽說愛情猶如飛蛾撲火,而現在她就是那飛蛾,明知道再往前,就是熊熊烈火,但仍舊身不由己,投身其中。

她無法就這樣坐在那裏,等待別人來給她一個結果,她決定用行動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對於李欣這件事,她是旁觀者,但旁觀者有旁觀者的好處,她可以無需帶有任何感情色彩。而現在,以汪涓的視角來看,這根本就是一個無需推敲的陰謀。一封來曆莫名的電郵,一樁蹊蹺的命案,光是把這兩件事聯係起來看,就絕不是巧合。如果李欣十年前沒有死,那麼為什麼十年後突然出現?汪涓的結論就是李欣百分百死了,而有人利用李欣這件事,在做一件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她能把這件事情弄清楚,那麼林子晨自然會醒悟,回到自己身邊。

有了這樣的想法,汪涓決定自己來調查,她首先開始尋找有關十年前那場車禍的所有信息。

女人一旦開始做“偵探”,那麼她的直覺和邏輯推斷能力必然會有著驚人的增長。而汪涓的本行還是記者,對於調查這種事情,她是輕車熟路。

她首先通過互聯網和圖書館檔案室裏存檔的資料,很快就找到了有關那起車禍的一些信息。雖然車禍發生在十年前,但一次事故中超過二十人死亡,在當時立刻便成了轟動的新聞,許多媒體都有報道,甚至還有某家報社做過專題調查,痛批運輸公司和交通道路管理部門的失職失察。

失事車是一輛核準載客二十五人的中巴車,但當天實際在車上的人有三十三人,屬於嚴重超載。這輛中巴車是由日喀則開往定日縣的長途,早上八點出發,出事時間是在中午十二點四十三分。因為出事的地點遠離村落,人煙罕至,出事時的情況並不明了,大多是由五位幸存者講敘。而他們五位也是各有說法,甚至有些說法前後矛盾。但這也並不奇怪,五位中有四位是在睡覺,車禍發生後才驚醒,唯一一位清醒的,也是坐在後排,並不十分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讓車衝下了江裏。關於這起車禍,最後警方給出的調查結論是司機疲勞駕駛。當時失蹤二十八人,找到的屍體不過七具,剩下二十一人都被卷入咆哮的江水中,下落不明。但警方在搜尋數月後依然毫無結果,失蹤名單也就實際上成了死亡名單。

汪涓還看到一條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幸存者名單中趙露霞的名字,就是林子晨讓她幫找的人。除此之外,她還查到另外四名幸存者的信息。她想既然找不到趙露霞,那麼就去試著找找其他四個人,向他們親自求證或許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線索吧?帶著這樣的僥幸心理,汪涓說幹就幹,對著名單,她就開始人肉搜索。然而事情卻遠遠沒有她想象中那麼容易,除了簡單地名字和性別之外,她手頭幾乎沒有任何更進一步的信息,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出這四個人又談何容易。受挫之後,她不得不求助於在公安局的朋友幫忙。

一番折騰之後,她還真找出了這四個幸存者的下落。四個人中除了一個年級頗大的老人過世之外,剩下三個人都還健在,隻不過分散各地。汪涓決定先從離自己最近的一個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