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對自己的產品上市後的供需情況要做出預測。通常上項目都是上目前市場需求旺盛的商品生產項目,但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或者說價格看好的情況,是在變化著的,一般來說是在向著供需平衡,乃至供大於求變化。所以,要預測自己的產品上市後的供需情況,不可盲目大批量生產。
④要預測產品的價格。產品的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需求或原料價格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一個好的項目,其產品價格一般來說是在逐漸下降。計算盈利和回收成本,不能按決策時的價格,必需預測產品上市後的價格,在預定價上,寧低勿高。
⑤要預測市場占有情況。現代世界上,各國間經常發生反傾銷的事件——所謂傾銷,就是商家為了打開市場,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這說明一個產品能否占有市場至關重要。如果一種產品生產出來,不能占有相應的市場份額,最終還是會失敗。
第二,知質量、產量和預期生產壽命。
在生產階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將要生產產品的質量情況,沒有優質產品,企業就毫無生命可言,所謂優質,就是優於決策時市場上流行的同類產品。能否達到預期的產量也是需要認真了解的。因此,實驗數據一定要準確可靠。
第三,知投資總額。
由於投資項目會隨著物價或工程建設中的變化以及不可預知的情況而發生波動,所以,準確預測投資總額並非易事。特別是有的人在一開始就不進行科學認真的預算,幹起來再說,結果出了許多半拉子工程,一開始就失敗。因此,在決策前,一定要編製好各項預算,不能遺漏項目,要預估物價上漲因素,計算預備性資金,不讓實際投資超出預算金額才能保證工程的順利進展。切勿對自己的融資能力過度高估,凡是不可靠的資金來源萬不可計入,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資金供給的到位。
2決策宜忌,避免失誤
企業做決策時,一定要了解方方麵麵的情況,竭力避免出現決策失誤的情況。大體而言,企業決策存在三大誤區:
第一,貪大。
貪大就是指己方的經濟實力與所上項目的投資總額相差較遠。由於企業經濟實力不濟,上超出自身經濟能力的大項目而導致失敗的企業很多。按照孫子用兵的原則“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就是說以眾擊寡方才能勝,當然是指在不失誤的情況下。如果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硬上大項目,則必敗無疑。
第二,賭。
無論何種賭法,都是沒有規律可言的。任你百般推算演繹也是徒勞的,其偶然性根本不可認識和預測,獲勝者隻能憑運氣。興辦企業則不同,它和戰爭一樣,是可以認識的,有章可循的,隻要實施正確的決策就能成功。但是要真正做到知彼知己並不容易,企業家在決策時,千萬不可有賭的心理。
第三,隨意改變決策。
決策一下,切勿隨意改動,除非客觀情況發生大的變化或發現決策有重大失誤,否則不要隨意改變既定決策。因為無論多大的企業,其財力都是有限的,隨便更改決策,必將造成經濟的重大損失。這對企業發展是不利的。
企業戰略決策事關企業大局,事前無論做多少準備工作也不為過,隻有認真地、長期的做好“知”的工作,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隻有做好決策前知彼知己的各項準備工作,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把企業發展壯大。
3管理為基,戰略為導
有一個眾人皆知的故事:有兩人在路途中偶遇一隻老虎,其中一人趕快換上跑鞋,另一人不解地問:“你換上跑鞋有什麼用?”另一人說:“我隻要跑得比你快就行!”
雖說這隻是一則笑話而已,然而它卻反映了現代中國企業戰略思想的真實情況。戰略最核心的原則就是選擇差異。而現在所有人都希望在執行過程中靠比對方跑得快,靠比對方強,從而打倒對方。以這樣的思路,中國企業很難做大、做強。
很多企業家做決策的思路都非常簡單:“這個事情可以掙錢,我有資源,我就要做。”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考慮是不是還有其它項目可做,心中缺少長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