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何三娘又生了一個兒子,不幾年,宗俊卿處理好內政外交,提出致仕的話,對於宗俊卿這樣一個人品好的臣子,元鼎帝不想放他走,又讓他多幹了幾年,直到鎮國公過世,宗俊卿丁憂,才真正退了下來,專職著書立說,教導子女,興辦女學諸事。
聞百翎諸姐妹,聞元娘、聞三娘日子過的皆不錯,聞二娘雖在宮中無寵無子,但好歹沒進冷宮,過的還算體麵,而聞八娘就遭了罪了,由於元鼎帝一直用不著啟用她對付宗府,所以就一直在冷宮呆著,因生活條件比聞二娘差多了,明明比聞二娘小,卻比聞二娘早逝,至於聞五娘,也因鬧事關在莊子上沒過多久就因心情抑鬱過世了,聞七娘在仁郡王過世後,被王府打發進了家廟;聞六娘因宋姨娘阻止,沒聽聞百翎的話從仁郡王府離開,後來隨著仁郡王過世,趙六郎分府出去住,聞六娘因不能生育,又不得寵,也過的極不如意。
後來四房劉氏的兒子聞八郎長大了,劉氏死活花錢給他買了房媳婦,但很可惜,傻子並不知道同房,不同房自然就沒孩子,劉氏無法,便給他們從族中過繼了個孩子,雖然劉氏是稱心如意了,但聞八奶奶就是個守活寡的,也真夠可憐的。
後來不幾年等劉氏死了(劉氏三十多歲才生的兒子,所以等她兒子長大娶媳婦時她就有四五十歲了,在這個時代算年齡不小了,幾年後死了也很正常),有一天聞八奶奶便卷著金銀細軟逃了,隻剩了個聞八郎和他過繼的孩子沒人照顧,極其可憐——因為這時聞四老爺也過世了,四房早分家了,新家在聞八奶奶逃走後就隻有這一傻一小了,眼看著聞七郎夫婦(這時候聞七郎牢坐好了放出來了)意欲欺負這一對病幼,想搶聞八奶奶沒法卷走的大件物品變賣得錢,聞百翎到底看著不忍心,便出麵幹涉,阻止了聞七郎甚至聞九郎等人的貪心,幫忙照顧那孩子到成年,並照顧聞八郎到死,雖然對劉氏不喜,但聞八郎不過是傻子,聞百翎對他總是生不出來氣的,會照顧一下他也很正常,畢竟於她而言不過舉手之勞。
當然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她阻止聞七郎等人搶聞八郎的東西,自然惹的聞七郎等人不快,不過到底知道鎮國公府勢大,倒也隻敢在心裏恨恨,並不敢如何。
之後元鼎帝七十歲的時候,覺得這皇帝做的夠久了,宣布禪位給九皇子,也就是何三娘的兒子,做太上皇去了,並規定皇帝年過七十都要禪位,以免年老昏庸誤國,這是這位多疑的皇帝辦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加上早前平定內憂外亂的事,雖然是宗俊卿和賀峻的功勞,但身為皇帝,到底是他有眼光,提拔了宗俊卿,所以這件大事自然也記在了他頭上,讓整天疑神疑鬼的元鼎帝,竟然還撈到個不錯的名聲,也是意料不到的事了。
何三娘兒子即位後,按例尊已逝的太上皇原皇後為母後皇太後,生母何三娘為聖母皇太後,並按例封太後娘家為承恩侯——因何三老爺已過世,所以封的是何三娘的弟弟何三郎,又因何三郎考中了進士,做了官,所以這個侯府並不像康定侯府當年那樣是個虛銜,承恩侯府是外戚中少有的實權家族,何姨媽這一支,由此興盛。
而身為新皇的外祖母,承恩侯府的老封君,何姨媽餘生是滿京城最尊貴的老太太,提起當年汪家害她的事,誰都在嘖嘖嘲笑鄙視已經煙消雲散的汪家有眼無珠之餘,唏噓不已,暗道這可真是現實版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足以警喻後來人。
史記:
元鼎五十年,年逾七十的元鼎帝禪位皇九子,同時規定以後的繼任者,無論身體條件如何,都得在七十歲禪位,以免年老昏庸誤國,此舉大善,名記青史,謂帝“不貪權柄,後世楷模”。
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