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郭台銘:速度製勝 (2)(1 / 3)

為富士康設計第一批廠房的設計師說,他還記得郭台銘振臂一揮說,看得見的土地他全要了。郭台銘不僅有這樣的氣魄,還有更快的速度,富士康是一邊建廠,一邊開始趕工生產出貨的。

說到邊建廠邊出貨,富士康人都會說到當年PCE事業處成立時的情景。因為與美國一家電腦公司簽訂了供貨訂單,才臨時成立這個事業處。這項業務製造需要大量廠房和土地,也需要大量的員工,廠址自然選在大陸。

接到訂單之後,有關人員去美國進行產品研發的接洽工作,也有人員在台北進行關鍵元器件的采購,準備產品研發,另一部分人員則來到深圳,勘察土地,為PCE選定製造中心用地。從土地勘察到確定下來,工作進行得非常迅速,所有手續在兩個月內完成,之後龍華科技工業園就破土動工了。

廠房日夜趕工,基本框架建成後,設備就已經安裝調試好,隨即員工上線,開始生產。這個時候,廠區內除了這棟廠房,就是工地,其他什麼設施都沒有。新廠建設兩個月後,第一批產品就已經從生產線上下來,裝箱上船運往美國了。

訂單大量湧來,一兩棟廠房根本滿足不了訂單需要。所幸,可以到別的地方租廠房,安上臨時生產線,進行加班趕貨。無論采取什麼辦法,都不能耽誤交貨時間。

當年富士康的烤漆廠廠長李清墩回憶說,他剛剛被招聘到富士康就來到深圳龍華。當時條件很艱苦,連吃飯都是問題,沒有做飯和吃飯的地方,飯是在外麵做好,用車拉到工地上的,大家都蹲在工地上吃飯。大家日夜趕裝機器,又缺少必要的工具,隻能靠人抬肩扛,累得半死。從李清墩的回憶中我們可以想象到當年的辛苦程度,也可以體會到當年富士康建廠的飛快速度。

李清墩說,郭台銘第一次來工地是催工期的。看到了工人的安裝進度,郭台銘說對工人有80%的信心。郭台銘第二次來的時候,機器已經安裝好了。郭台銘說,隻要李清墩保證三天後能生產出產品,他回台灣幫李清墩開車。十多年過去了,每每說到當年的新廠建造曆史,李清墩都曆曆在目,他無比激動,仿佛在訴說昨天的事。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富士康擁有了自己的一支營建隊伍——富士康科技集團營建事業處,每年都在各地不停地為富士康建造廠房。十多年過去了,在深圳、北京、昆山、杭州、山東、山西等地建起了一棟棟廠房,一片片工業園區。用自己公司的營建隊伍搞建設,是因為對公司情況的了解。不僅質量可靠,還能節省材料和資金,最關鍵的是能保證建設和生產的協調,提高建廠和出貨的速度。

郭台銘憑借不留後路的勇氣,用邊建廠邊出貨的業界奇跡,書寫著自己開辟大陸市場的新篇章。

快速通關,負數庫存

戴爾計算機現任執行長羅林斯(Kevin Rollins)曾經感慨地說,自己已經快變成賣菜的了。他其實是在強調手上的產品如果不趕快賣掉,將會馬上成為一堆“廢鐵”,就像生鮮蔬果一樣不能久放。

全球市場的變化快速,讓IT產業必須像戴爾一樣采取“直銷模式”,賣計算機的速度越來越快,讓產品在市場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因此,為全球品牌服務的代工供貨商,也必須跟上這樣的腳步。

時間等於成本。邁克·戴爾(Michael Dell)在自傳《Dell的秘密》一書中指出,他是利用一套叫做“投入資本報酬率”的衡量標準,來計算每一個零組件和每一個供貨商之間的成本關係:從距離到時間的成本,都能算出。以PC零組件價格為例,平均每一星期降低0.5~1個百分點,戴爾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把產品交給需要的顧客。

因此,戴爾評估供貨商的能力包括四個方麵:運送能力、庫存周轉速度、對我們全球營運的支持度、及透過網絡的做生意方法。

按照戴爾以上的要求,富士康的運送能力、速度以及對客戶的支持力度,充分表現在它通關的速度上。通關快,出貨自然就快,庫存的壓力將得到最大化的降低,周轉速度自然也會加快。

從富士康的最大的生產基地深圳龍華廠,就看得到全中國最有效率的運送能力。

深圳海關平均每天有二萬五千隻貨櫃進出,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當時深圳海關關長是由曾經留學國外的龔正擔任。他在2002年時也開始創新製度,推動“電子口岸”的聯機設置,將出口額達1億美元、5000萬美元、3000萬美元的企業先分成三類,作為審查規格的不同標準。接著再細分成“空車”、“轉關”、“進關”等不同情況,以IC卡進行報關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