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無法辯贏,也說不過張飛、伊籍等人,那麼劉備可能就要撤回關羽。

這是決不允許的。

諸葛亮環顧眾人,他正色道:“三將軍,你帶著人來,你們所有人,都一致認為應該先靜觀其變。那麼你們,是怎麼想到一起的呢?”

張飛哼了聲,說道:“這事兒在外麵,都鬧得沸沸揚揚,無數人議論。所以,我們自然一起來了。甭管外麵的議論,是怎麼回事,可是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正確的啊。我們暫時不出兵,先觀察一下,不是很好嘛?”

糜竺道:“諸葛軍師,我也是這個觀點,我們暫且觀察,應該是符合我們自身的利益。”

其餘人,紛紛又表態。

劉備說道:“軍師,這就是大家夥兒的態度。”

諸葛亮正色道:“諸位的想法,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原因很簡單,曹操方麵和袁尚的交戰,曹操單憑自身,根本就不可能取得勝利,必敗無疑。所以,必須要有我們和江東的支持,才有把握擊敗袁尚。”

張飛道:“軍師,你怎麼就認為,曹操必敗呢?這個曹操,可不是什麼普通人。”

一雙雙目光,落在了諸葛亮身上。

都等著諸葛亮解釋。

諸葛亮微笑道:“諸位啊,你們都是受到了蠱惑,受到了欺騙啊。如今城內,滿城都是這些消息。所有人,都在議論說,主公不該出兵。”

“這一消息,是袁尚的人在攪亂視線。”

“袁尚巴不得,我們不出兵。”

“如此,袁尚就可以直接覆滅曹操,一戰抵定大局。隻要是袁尚滅了曹操,那麼袁尚要南下,要一統天下,誰還能抵擋呢?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分析。”

“當然,言歸正傳,說一說曹操和袁尚的交戰情況。”

“為什麼,我說曹操擋不住袁尚的大軍。”

諸葛亮侃侃而談,他神色睿智,繼續道:“從三年多前的官渡一戰開始分析,當年的官渡一戰,實際上從一開始,袁紹占據絕對的上風,怎麼樣都是能覆滅曹操的。”

“偏偏,曹操實力強,韌勁兒十足,以至於袁紹怎麼樣,都無法擊敗曹操。”

“最終,是許攸叛變,曹操突襲袁紹的烏巢糧倉,以至於袁紹直接處於頹勢。原本袁紹安排張頜、高覽率軍前往攻打曹操,做最後的掙紮,袁紹也是敗了。”

“大局勢,袁紹是必敗無疑的。”

“可是,袁尚卻是橫空殺出,突然間就殺到了曹操的後方,覆滅了曹操的大本營。甚至,還殺了曹操的心腹曹洪,以至於曹操折損一員大將。”

諸葛亮說道:“經此一戰後,袁紹雖說敗了,卻又沒有徹底潰敗。曹操雖說贏了,卻沒有真正取勝,反倒是使得袁尚開始掌權,冀州開始徹底崛起。”

“後來曹操和袁尚,更是數次交鋒。”

“袁尚發兵突襲白馬,斬殺曹操麾下的大將於禁,曹操根本不敢吱聲,隻能認了。”

“曹操南下攻打汝南時,當時主公也在汝南。袁尚憑借千餘人,就敢和曹操交戰,甚至一戰把曹操玩得團團轉,甚至曹操還折損了大將徐晃。甚至之前,袁尚在宛縣,還殺了曹操的大將呂虔。”

“再後來,袁尚又攻打了東郡濮陽縣,殺了鎮守在濮陽縣的東郡太守劉延。”

“這樣的人,使得曹操數次吃癟。”

諸葛亮環顧所有人,他眼神銳利,說道:“縱觀袁尚和曹操的交鋒中,曹操就沒有取勝的時候。”

張飛頓時啞然。

麵對諸葛亮的質問,他難以反駁。

糜竺說道:“可是,這不代表曹操就弱,也不代表曹操沒有一戰之力。”

諸葛亮正色道:“糜竺,曹操和袁尚也大戰一場的,之前袁尚和曹操雙方都是傾盡兵力,在東郡一線廝殺。可是,曹操還是兵敗了。當時若非袁紹處於生死彌留之際,袁尚必定要殺入兗州境內的。”

糜竺聽完,也是不再多言。

論辯才,他差遠了。

諸葛亮環顧眾人,最終收回了目光,看向了劉備,篤定道:“主公,卑職認為,曹操是必敗無疑的。沒有我們的支持,曹操隻能被剿滅。甚至,沒有我們一開始就支持,曹操一旦潰敗,就再難以抵擋。所以,我們必須一開始就出兵。”

劉備聽完後,又開始動搖了。

怎麼辦呢?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他覺得都有道理,這怎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