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想先來解釋一下這個讓人一眼看上去有點莫名其妙的標題。趙,當然是一個姓氏;風,取自《詩經》,指國風,其實就是民間的歌謠。“趙風”的意思就是關於一個姓趙的人的歌謠。
趙這個姓氏頗有來曆。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氏與秦國的君主有共同的祖先。他們的共祖是商紂王的大臣蜚廉。蜚廉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叫惡來,力大無窮,也是商紂王的臣子,後來被周武王殺死,他的後代就是秦國國君。惡來的弟弟叫季勝,季勝的兒子孟增被周武王寵幸,成為周的大臣。他的孫子名叫造父,相傳他善於架車,周穆王坐他的車到昆侖山上去見西王母,樂不思歸。國內傳來徐偃王造反的消息,造父駕車拉著穆王,日行千裏,回國平定了叛亂。穆王於是把趙城賜給了他,從此他的後人以趙為姓。
周幽王時,趙家的後人叔帶見幽王無道,離開了王都,來到晉國,成為晉的臣子。七世之後,趙家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他就是趙衰。當時晉國正在內亂,趙衰跟著公子重耳出亡,來到翟國(一個少數民族國家),翟國的國君把他的兩個女兒嫁給他們。趙衰娶的是大女兒,生下一子,取名趙盾。重耳娶的是小女兒。重耳在外流亡了十幾年,趙衰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隨他。後來重耳回國,當上了國君,就是赫赫有名的霸主晉文公,他念及趙衰忠誠,把原地賜給他,並讓他主持晉國的國政。
晉襄公六年,趙衰卒,諡號成季。趙盾繼承父業,主政晉國。兩年後,襄公去世。趙盾立年僅六歲的晉靈公為國君,代理年幼的國君行使職權。這一時期,晉國的霸主地位無人可以動搖。晉靈公成年之後,對趙盾日漸不滿,他指使寵臣屠岸賈派刺客刺殺趙盾。刺客下不了手,自殺相告。趙盾出亡,尚未出境,他的侄子趙穿殺了晉靈公,立襄公的弟弟黑臀為國君,是為晉成公。趙盾返回國都,繼續當政。時人諷刺他“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史官在史書上秉筆直書“趙盾弑其君”,對此趙盾也無可奈何,但他並沒有去為難那個史官。晉成公對趙盾十分信任,並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了他的兒子趙朔,趙家的子弟都在朝中任卿大夫。晉景公繼位後,趙盾卒,諡號宣孟。
趙朔任晉下軍元帥,同楚莊王在河上大戰。七月梁山無故而崩(發生泥石流),這時同趙家有仇的屠岸賈又得到了景公的寵信,他趁機煽動景公滅掉趙氏,說這是上天給予的征兆。而景公也早就對趙家的勢力過大有所忌憚,因此他當即讓屠岸賈聯絡晉國諸將,一同進攻趙家。當年被趙盾破格提拔的平民出身的年青將領韓厥連夜去找趙朔,讓他逃走。趙蒴以他父親的前車為鑒,不肯出亡,而是把妻子莊姬夫人連同她腹中的嬰兒托付給韓厥,自己和家人在下宮等待屠岸賈和晉國諸將。趙氏一百餘口被滅族。此事史稱“下宮之難”。
莊姬被韓厥送到了宮內。晉景公不好殺她,將她軟禁起來。這時莊姬已經快要臨盆,屠岸賈和景公怕她生下一個男孩,日後報仇,派人日夜監視,如果她果真生下男孩,就立刻殺死。數日後莊姬生產,但卻是一個死了的女嬰。
有傳言說她生的其實是男嬰,隻是被趙盾的家臣偷偷接出了宮去。於是屠岸賈便在全國收查。一個月後,有一個叫程嬰的人自稱是趙盾的家臣,他舉報說那個男嬰被趙盾的另一個家臣公孫杵臼藏到了首陽山。屠岸賈帶兵趕到首陽山,果真發現了公孫杵臼和一個男嬰。公孫杵臼盡節而死,那個男孩也被屠岸賈摔死在地上。自此趙家決嗣,那個程嬰被舉國上下之人罵成無義小人。
我的故事便發生在這件事的十六年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