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纏綿(1 / 3)

“兄長的意思是,讓小弟去湖州,找陳伯平先生,加入光複會?”趙忠強問道,聲音裏有極力壓抑的狂喜之情。

周樹人點頭道:“正是,趙兄弟的學識我是很佩服的,既然你有這個意願出去為革命大業做事,這點忙我自然要幫。”說完又歎一口氣:“可惜我不能丟下母親和兄弟,效那些誌士一樣拋頭顱灑熱血,能為同盟會舉薦趙兄弟這樣的人才,也是我所能做到的極至了。”

“做什麼不重要,小弟相信,兄長棄醫從文之後,將來必能成為一代文豪,以筆為武器,喚醒沉睡千年的民族血性!”這番話,趙忠強倒是發自肺腑。

兩人聊到第二天早上周老夫人起來時方才停下來,周樹人不愧是眼界不凡,盡管還不像以後的魯迅那樣犀利如刀,趙忠強卻感覺和他交談沒有什麼障礙,大生知己之感。

在周老夫人家吃了早飯,周樹人又表示年後等趙忠強走前,自己一定會寫好推薦信,讓他帶著前往湖州。由於陳伯平目前扔在日本留學,周樹人回國前和他見過一麵,陳伯平表示自己會在四月左右回湖州,屆時趙忠強就可以帶著信前去,如果可以的話,他還可以去找鑒湖女俠秋瑾,接受革命考驗。

趙忠強內心對所謂“革命”其實並不以為然,辛亥革命鬧得沸沸揚揚,最後還是便宜了竊國大盜袁世凱,中國就這麼亂到了49年才正式重新統一。若是林覺民、秋瑾等烈士知道未來會是這樣的結果,定會遺恨九泉之下。

他之所以願意接受周樹人的推薦,前去加入光複會,就是為了趁早找到自己歸屬的陣營,才可以盡可能的介入這個大時代中的鬥爭,為自己的前途打開一條道路。如果有機會跟袁大腦袋那樣,他一點都不會拒絕,“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這個道理趙忠強比誰都理解。

陳伯平也是紹興人,少年成名,在浙江、安徽的光複會中說話很有分量,並且通過他還可以聯係到這一地區光複會的領導人徐錫麟和秋瑾。趙忠強靠著他對這段曆史不算太深的認識,知道光複會這段時間鬧得很凶,最後是起義失敗後才消停下去。他們的勢力滲透進了軍隊、警察乃至官府,才會以不多的會員人數搞得滿城風雨,險些成事。加入光複會,就代表自己抓住了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首先他不會去給清政府賣命。倒不是趙忠強有多強的大漢族主義傾向,隻是他一直厭惡留豬尾巴辮子的外形,連帶對清政府也是憎惡不已,想及一幫八旗米蟲混吃等吃,全靠漢族百姓供養,慈禧老妖婆還能說出“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的名言來,若是自己跟著這個壽命即將終結的政府混,遺臭萬年幾乎是肯定的事(不過倒不排除將來有人拍辮子戲給他翻案,連吳三桂和施琅都翻身了呢)。另外,趙忠強可不願意當奴才,他要做,就得做主子。

而袁大腦袋也不是趙忠強想去投效的對象,別說自己能不能混進北洋的派係裏,能不能混到未來那幫北洋出身的軍閥所需要的地位,光說袁大腦袋那肯定失敗的複辟,跟著他也撈不到什麼好處。若說賺大錢,當個安樂翁,那不是趙忠強的人生目標,他的權力yu望大得讓人吃驚,在以前那個世界無法實現,如今在這亂世,不搏一回,他死不瞑目。

那麼跟著革命黨就是最好的途徑了,趙忠強知道革命黨知道黃埔軍校建立前都沒有自己能完全控製住的軍隊,孫中山一直是依靠軍閥來對付軍閥,這注定成不了事。控製出一隻軍隊,有一塊自己能做主的地盤,才是幹大事的基礎,趙忠強就是決定先幹革命黨,然後爭取掌握軍隊,將來才可以有本錢實現自己的野心,至不濟也能當個草頭王。

“具體的什麼計劃,還要看將來的情況,總之這次的機會一定要抓住。留學就不去了,這幾年正是關鍵時刻,是龍是蟲,就看這幾年了!”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後,趙忠強覺得自己不會再有什麼迷茫的感覺了。反正自己也是爛命一條,還有什麼不敢做的?憑什麼張作霖、張宗昌之流的馬賊也能當個割據一方的大軍閥,自己這個黑幫頭子就不能?

“祝福”結束後,就是除夕夜了,雖然隻有三個人,但依然是其樂融融。菜很豐盛,屋裏很溫暖,喝著熱酒看著笑容滿麵的夏四奶奶和魯秀秀,趙忠強躊躇了一下,才把自己年後就要出去的事情告訴了夏四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