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璋愕然,顯然沒有料到趙忠強居然這麼的自來熟,他身後的戈什哈也是目瞪口呆,大眼瞪小眼。他原本一肚子話都說不出來,隻有問道:“趙大人,我們以前認識嗎?”
趙忠強自覺似乎有所失態,不過也樂得讓馮國璋以為他是個情緒外lou之人,於是哈哈大笑道:“隻是覺得總督大人相貌很像下官的叔父,一時忘形,還請大人恕罪!”
馮國璋見他表情倒也沒有什麼做作之情,此時趙忠強已經割了辮子,披散著長發,加上一身軍裝,十分的瀟灑帥氣,令馮國璋這個老軍人也很是欣賞,於是請他進了客廳。雖然一省巡撫剪掉辮子很是不妥,但趙忠強還兼著新軍的督辦之職,以練兵為借口剪辮子,這是北洋軍開的好頭,連馮國璋本人如今都是隻有半條辮子,大哥莫說二哥,也不會在意這事。
由此可見,清廷威信已經是徹底掃地,除了對付對付小老百姓和普通官員,別說“洋大人”,連地方上有兵有權的督撫都控製不住了。慈禧和光緒一死,人心就此徹底的散了,如今就連立憲派估計都對朝廷不抱多大希望了,就別說地方上這些野心勃勃的人物了。
在客廳裏,喝了一會茶,趙忠強就說起此來匆忙沒帶什麼禮物,隻有幾盒雨前龍井。馮國璋接過後隨意的打開打算聞一聞香氣,在看到裏麵物什後卻是一楞。隨即臉色更加和緩,將這幾盒裝著珠寶、銀行支票的“龍井”讓仆人送回自己書房裏,然後親切地繼續和趙忠強聊天。如果是段祺瑞或者吳佩孚,十有**不會收這種禮,甚至有可能讓人送客,不過馮國璋可不像這兩位那樣清廉,有好處的話。他還是要收的。恐怕,這也是他在個人成就和後世口碑上遠不如同為北洋出身的那兩位之原因。也就比“民主先鋒”、收購總統的曹錕好點。
聊天之間隨意談到江南此時的局勢時,趙忠強自然要粉飾一下,除了讚歎北洋軍的實力,表示他浙江方麵絕對會服從總督衙門一切指示,為馮總督效勞,還表示如今其他三省地巡撫也都是忠於朝廷的人,這江南出不了亂子。馮國璋自然不會輕信。不過趙忠強對於北洋軍戰鬥力地誇獎還是讓他十分得意,畢竟他也是北洋一派的元老,能夠親手練出這樣的軍隊,作為一名留過學、對近代軍隊體製有比較深刻了解的老軍官,也是人生一大功績。
“總督大人,忠強年輕,像您這樣的軍中前輩,十分值得忠強學習。聽聞您在留學日本前後寫出過許多對於軍製的著作。忠強可否有幸借閱?”趙忠強神態很是恭敬。
馮國璋一路所見的地方官員大多是話不投機地逢迎之徒,更多的是捐官而來的狗屁不通的貨色,這讓一向自傲的他都有些無法忍受了。不過趙忠強正合他的脾胃,不但年輕有為,又是肩負治軍重任,彼此都是軍人。聊起來也痛快。到底他之前當官也全部都是和軍務有關,雖然這回出任封疆大吏,骨子裏還是依然不拖軍人習氣。
其實這也是北洋一係的最大問題,除了袁世凱,其他一個接一個混出來的都是軍人,治起國來一塌糊塗,誰都不服誰,才有了什麼直係、奉係等之間地混戰,搞得中國喪失了一個崛起的好時機。趙忠強自然不會輕視這些在中國政壇上活躍了十幾年的北洋軍閥們,但是他不會多看得起這幫人。說難聽點。有槍有軍隊自然就有地盤,其他的什麼文人、商賈和百姓都得依附軍閥。隻要將軍閥的部隊消滅,那他要麼就得乖乖的給趙忠強當打手,要麼就去死,這樣處理不是很輕鬆愉快嗎?自己強大了,再把弱於自己地對手全部吃掉,就這麼簡單。
“好好好,聽說振華也是留學歸來,難得朝廷慧眼識珠,老佛爺臨終前還能對你委以重任,可見的確是一名青年才俊。我所寫的東西倒也都有帶來,等會我讓人取幾本給你,看完之後差人送回來換就是。”馮國璋此時儼然軍中前輩提攜後輩的姿態,趙忠強也是連連點頭微笑,心裏卻嘀咕:“你比老子大一輩,給足你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