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然道意(1 / 2)

秋風掃落葉,斜陽灑古道。一列列馬蹄踏地聲在這幽幽古道此起彼伏,為首兩人,一個是一身文士儒服,騎著白色龍駒,神采飛揚。一個是泛白陳舊的布衣,騎著黑色駿馬,雙鬢微見白霜,目光灼灼,偶爾會漏出難以言狀的憂鬱之色。其後大約有五十隨從,身著戰甲,腰間身配長劍,個個神色冷峻,神光似電,負在馬上一騰一越,動作整齊,利落。緊隨其後,有一輛馬車,車夫是個秒齡女子,甚是英武,自然流露出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

噠,噠的聲音隨著車隊遠去,慢慢消失在林間小道。半個時辰過後,蹄聲漸漸停止,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個野外莊園,紅牆綠瓦,大門前立一拱橋,橋下水流汩汩,清澈見底。四周樹林密布,鳥鳴蟲鶯,好一個清幽之地。王自清看到父親居住之地如此幽雅舒適,心中暗讚,高興不已,如此淡泊寧靜之地,對父親的心境裨益甚大。

“大哥,怎麼了,嶽父經曆了這麼多事情,一定不會再怪罪於你。我們進去吧,該不會是近鄉情卻吧。哈哈”蕭天看著默默無語的自清說道。

“啊,哈哈,為兄是看見這裏的環境也為父親高興,名利之爭害人不淺呀!”自清回過頭來對著蕭天道。

“是啊,大哥說的對,嶽父這些年來修身養性,心性淡泊,還經常給我講些明心之理。”

“你們還不快進去,在這裏羅嗦什麼呀!”自清正要說什麼,便從馬車傳來小妹的催促話語。

兩人相視一笑,翻身下馬,攜手走去,芙蓉和蕭楓也從馬車上下來,妙齡車夫緊緊更隨在芙蓉之後。幾人趨步,路過拱橋,身後五十隨從把馬栓在林間,隨即緊隨其後。咚,咚敲門之聲,盞差功夫,走出一小童,一看之下,大喜道:“原來是姑爺和小姐來了,不過老爺去落日峰觀夕陽西落去了,要等一會才回來。”

蕭天笑道:“晦明,無妨。我們今日就不回去了,你快去準備住處吧,順便做上一頓豐盛的晚飯。諾,這是我帶來的好酒。”

晦明應道:“我們今天又有口福了,您先進來,待老爺回來,晚宴將會準備妥當。”

蕭天一行人魚貫進入莊園,小童晦明自去告訴其他下人準備酒席和住處。自清一路走來,心下喜悅,隻見院內花團錦簇,樹木遮掩,草屋林立,水流汩汩,九曲十折。談不上華麗,仙境,卻處處散發一股恬談,幽靜。好一個修身養心之地,質樸之中襯托出主人高雅不俗。轉頭一看,發現這些一生金戈鐵馬的戰士,來到這裏,身上那股蕭肅殺氣亦是收斂了不少。

徜徉於園內,心靈無比舒適,深深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忽而聽到外甥蕭楓吟道: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

凝神看去,前方有一塘池水,令人奇怪的是水黑如墨。其旁立一石碑,篆刻墨池二字。

碑旁有一茅草做頂的亭閣。四周掛滿寫滿墨跡的紙張,此時自清所站方位看不到上邊寫的什麼,蕭楓此刻卻站立在亭閣中。剛才所吟定是紙上所寫,哎,父親果真看破俗世,此詩所寫回歸田園,隱居村舍,反得自然,哈哈,不錯,自然才是心中的至愛,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縷情絲。經過了許多風風雨雨,父親終於找到了與生以來便存在心中的那個情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道路雖然曲折但畢竟還是找到了。哈哈哈哈,桃李桑樹,茅簷雞犬,父親在恬靜閑適的生活中讓自己的心安寧祥和下來。衝破樊籬,找回自我,優哉,悠哉,樂哉!霎那間原先的顧慮,彷徨失措,傷痛,鬱結了十年的難言苦悶漸漸舒展開來,身上氣勢漸漸變的不可捉摸,身形飄忽不定,如離世仙人,飄然乎欲飛仙。周圍之人像是發現了什麼,武士們若是不用眼睛去看,隻憑氣機已不能發覺那裏竟會有人。蕭天夫婦亦是驚奇不已,心中喜憂參半。蕭楓也是迷糊不已,不會吧?自己隻是念了念外祖父寫的詩,大舅卻會發生如此巨變,難不成真如書上所言,頓悟即可得道,達反噗歸真之境。這可是習武之人至高之境,母親一家本是書香門第,大舅也該不會武功,卻能以文入武之境。果真大道至簡,殊途同歸?心下大奇,又抬頭向外祖父的墨寶看去,字跡粗獷,龍飛鳳舞,自然流暢,如行雲流水,一氣嗬成,看著看著,蕭楓似乎覺得靈魂飄入字裏行間,一會便覺得靈巧大開,詩情大發,口中不自覺吟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