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後記致:在職場打拚的兄弟姐妹(1 / 1)

本書完稿的時候,我似乎完成了一個心願。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大學畢業到現在,我一直在各個企業打拚著,每一步的變化,都給予了我一次成熟的機會。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在大城市譜寫著自己的職場路線。麵臨高房價、高消費的生活環境,以及高壓力的就業機會,我隻不過是用自己的筆,寫出大家想說的話,也希望通過我的筆,帶給大家以職場的啟示。

回想起來,我也曾經拿著大學畢業證遊蕩在各個招聘會上。在經曆過了幾家公司以後,我發現了一個現象,不管是知名外企還是私人小公司,都會給員工勾勒一個美好的願景,來拴住員工的心。

比如,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在一家小文化公司做編輯,公司不足10人,主編是一名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高中畢業生。給我的薪水是500元/月,算是幾年前當地最低的工資水準了。保險、合同、福利都沒有,至於公積金,我當時都沒有聽說過這三個字,我稱這家公司為“三無公司”。

在“三無公司”幹了一陣子以後,我發現不適合自己,急忙辭職了。我實在看不慣我們主編,這家夥拿著1000塊錢的月薪,天天吹牛,總喜歡以成功人士的身份來泡新來的女編輯。

當時我準備離開“三無公司”的時候,還有一位同事過來問我:“你真的決定要走嗎?你看重暫時的收入,還是看重將來的發展?”

我對他笑了笑,沒有回答,因為我知道任何一個公司,都會給員工勾畫一個美好的願景,不管是正規的公司,還是不正規的公司,都會把員工從心理上進行麻醉。我們主編也曾經不止一次地說等公司強大了,大家都是公司元老級的人物,不要在乎現在掙多少錢。

當我選擇了一家大企業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了職業生涯的開始。正是當時的幸運,為我日後來到知名外企埋下了伏筆。

第一家企業的高度往往決定了人生起點的高度。很多畢業生麵臨的一個誤區就是,先找一份工作做著,騎驢找馬,這也是很多父母灌輸的思想。如果第一家企業是一匹慢驢的話,你的人生道路上就隻能遇到一些騎慢驢的人和你賽跑;當你選擇快馬的時候,你就會遇到一些騎快馬的人一起賽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慢驢永遠追不上快馬,隻會被越拉越遠。

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的那一刻,不管是學生會主席還是平頭百姓,幾乎都是同一個水平線的。工作了幾年後,這些人不管是從收人還是能力方麵,都會分出三六九等。直到有一天,當你漸漸地和一起畢業的同學們失去了共同的語言,當你談培訓學習的時候,有的人談的卻是如何巴結領導;當你談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有的人談的卻是托關係找後門去爭取一個職位;當你換工作的時候,會有幾個獵頭公司來推薦,有的人換工作的時候,會有幾個叔叔和阿姨來推薦。

這一切的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起步階段的公司把人影響了。如果你選擇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型的團隊,慢慢地,你會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如果你選擇一個不思進取的團隊,漸漸地,你就會成為一個不思進取的人。

當有人抱怨自己工作了很多年工資一直那麼低的時候,當有些人抱怨自己工作太累掙不到錢的時候,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從後往前看,看看自己過去幾年來是怎麼工作的,今天的位置和幾年前的選擇一定是互為因果的。

我從大學到畢業再到工作,寫作的愛好一直伴隨著我,充實著我的業餘生活,也先後出版過數部長篇小說,有《新唐伯虎點秋香》《迷宮城池》等。我以前寫的小說純屬工作之餘的娛樂之作,這次寫《張旭旭跳槽記》的目的就是總結自己的職場經驗,給大家一個啟示,讓大家細細地剖析一下自己的職場生涯,進而更懂得找到自己的職業目標。

親愛的讀者,當您讀了我的書以後,千萬不要猜測我書中的某些人物是誰。我先聲明,這種猜測是沒有意義的,小說就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因為小說是一種文藝作品,並不是紀實報告。看完本故事以後,請大家會心一笑,不要自作多情對號人座。

我要感謝那些在職場中招聘我的人,是你們給了我一次次幸運的機會;還要感謝那些在職場中幫助過我的人,是你們使我慢慢變得成熟;更要感謝那些在職場中擠對過我的人,是你們使我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強者。

夏曉光2011年8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