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陪葬的稀世珍寶(1 / 2)

@@打算將書名改成《大秦三千年》,希望各位繼續關注和支持!

鹹陽城。萬裏乾坤淨如洗,彤雲掃盡煙塵生。

鹹陽城內外都被包裹上一層厚厚的白紗,各家各戶都高高掛起了白燈籠,仿佛冬日裏剛剛下過一場大雪一樣。

整夜,哀怨的奏曲此起彼伏的響起,還伴有一聲聲哽咽哀傷的哭泣聲,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裏,讓人不免多少感到悲意濃濃。

離初七大陰之日越來越近,雖然什麼時候下葬始皇帝的日子還沒有正式對外公布,但整個鹹陽城早已處於籌備葬禮的繁忙之中。

從驪山一回來,李斯就馬不停蹄的投入到籌備始皇帝的葬禮中。他本來還對提前下葬始皇帝多少感到有些愧疚,但自從驪山回來後,覺得自己算是對得起這位給了他一切榮華富貴的帝王了,也就希望下月初盡快舉行完葬禮。

本來七個月的籌備期,現在卻要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裏準備好,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非常急迫。

不僅鹹陽城內的大小事要李斯一一主持,他還得頻繁的往返於鹹陽與驪山之間。隨著下葬之日越來越臨近,李斯早已是消瘦了一圈,多出了不少華發,更讓他疲乏的身影一下子顯得蒼老很多。

葬禮的各項籌備工作陸續進入尾聲。李斯與趙高商議後,便向全國發布了一份訃告,又拿出此前偽造的詔書,順理成章的宣布幼子胡亥為大統的繼承人,將在葬禮之後擇日登基稱帝。

全國的大小官員、將士、百姓心裏對提前舉行大葬、由幼子胡亥繼位雖多少感到有些疑惑不妥,但大都被李斯所擬寫的訃文中言之鑿鑿、情之切切之辭所化解,並未在民間引起太大的非議。朝中的大臣又攝於趙高的專橫,沒有人敢表示任何異議。

李斯的文章一向極具說服力,當年,他就是憑著一篇《諫逐客令》,不僅改變了趙政驅逐非秦國食客的決定,還獲得了趙政的賞識,從一個普普通通的食客一下子成為了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趙政對他的識人之恩,李斯一直謹記於心,但趙高把他逼到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地步,為苟求榮華富貴,他也隻好順勢而為,不得不違背趙政的遺詔。現在,他隻能用一場最隆重的葬禮作為贖罪,以求得良心上的一絲安寧。

李斯徹夜未眠,親自動筆列出了一大串陪葬的物品名稱,其中不乏有隨侯珠、九鼎、十二金人、黃金鳧雁等始皇帝生前最喜愛的稀世珍寶。

隨侯珠,是一顆通體純白的夜明珠,直徑有一寸長,在晚上能發出如月光一樣皎潔的明光,可以完全照亮整間房。隨侯珠與和氏璧齊名,共為天下兩大奇寶,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和氏璧因被始皇帝造成了傳國禦璽,作為帝國最高權力的象征和傳承,所以才沒有進入陪葬品之列。

關於隨侯珠,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隨國的君主隨侯在一次出遊途中治愈一條路邊受傷的大蛇。有一天,隨侯乘船出行時,突遇風浪大起。在十分危急的時候,突然水麵升起一條大蛇,對他說道:“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說完,就從嘴裏吐出一顆夜明珠送給了隨候,頓時水麵變得風平浪靜,所以隨候珠也被稱作“靈蛇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