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楚懷王熊心之死(1 / 2)

“好,說的太好了!”對於張良的伐楚檄文,趙政拍手稱快。

他和張良一直談論到了天亮。

在設宴犒勞扶蘇、張良、章邯、蒙魁,還有劉季和陳平等人後,趙政宣布任命劉季為章邯的副將,陳平為張良的副手。又讓張良盡快擬定伐楚檄文,昭告天下,對楚全麵宣戰。

彭城。

四月的烈日已顯猛烈,從東部海麵吹來的風,帶來了一股濕氣,才延緩了炎熱天氣的到來。天氣風和日麗。

城內一片祥和,並沒有因為秦軍占領了魏地而慌亂。人們早已習慣了戰爭和死亡,對秦軍可能會對楚地發起的進攻也沒有過多的擔憂和懼怕。從巨鹿凱旋而歸的項羽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功高蓋主。楚懷王對項羽擅自殺死宋義極為不滿。項羽對楚懷王企圖奪取項氏兵馬也非常惱火。項羽與楚懷王熊心表麵上還是君臣的關係,矛盾卻越來越激烈。

以項羽暴戾衝動的性格,早就想一劍刺死楚懷王熊心。

範增當然是不讓。他勸告項羽隻能架空楚懷王熊心,絕不能殺他。又擔心楚懷王一直留在彭城,項羽早晚會耐不了性子將他殺死,便建言項羽遣楚懷王熊心離開彭城。

項羽知道自己與楚懷王熊心已存芥蒂。他聽從範增的建言,借口“古之帝者,地方千裏,必居上遊”的說法,迫使楚懷王熊心遷都往長沙郡郴縣,使他遠離楚地中心,以削弱他的影響力。

郴縣確實是楚地的上遊,但這上遊實在是太上了。

這個郴縣遠在五嶺北麓,古為南蠻百越之地,位於湘江幹流耒水上遊河穀。

戰國初期,仍處於“各以邑落自據”的氏族社會,楚人稱其為“菻”,意為長滿青蒿的地方。

戰國中期,楚悼王拜吳起為相“南平百越”,“菻”為楚征服,為楚南邊陲。

楚懷王熊槐時期,方形成一定規模的城邑,故改稱為“郴”,意為“邊遠之邑”。

郴城怎能作為一國的都城。楚懷王自然不肯遷都,但項羽已將彭城據為己有,他無奈,隻得帶著家眷,還有一些親近的大臣離開彭城,前往長沙郡郴縣。

此時,在函穀關,趙政和張良、扶蘇已在具體籌劃下一步對楚地的作戰。

在麵見始皇帝後,章邯馬不停蹄地帶大軍返回黃河以北的魏地,防禦北方的趙國和燕國;蒙魁駐守大梁城。

劉季作為副將,跟隨章邯。劉季部下的武將樊噲和彭越等人被分到各路秦軍。樊噲留在大梁城;彭越隸屬章邯大軍。

陳平與張良和扶蘇留在了函穀關。

在忙於調集各路人馬,補充糧草軍需的同時,張良草擬了伐楚檄文。

就在趙政打算發出檄文,昭告天下的時候,傳來了項羽逼迫楚懷王遷都長沙郡郴縣的消息。

趙政喜出望外,連夜召見了張良和扶蘇。

一見匆匆趕來的張良和扶蘇,趙政難掩心中的興奮,欣喜道:“張愛卿,據可靠情報,楚地的熊心與項羽不和,已被項羽趕出了彭城。現正在前往長沙郡郴縣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