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和範增信以為真,立即調動南、北兩門外的楚軍前往西門增援。
就在增援楚軍趕到西門的時候,東門的上空突然飛竄出無數弩箭,像流星雨一般砸下,城門外的楚軍士兵猝不及防,紛紛應聲倒地,慌亂成一片。
在上千秦軍士兵的奮力推動下,幾個大型的清障裝置像千年老龜一樣,排成一條直線從東門緩緩向外移動。
一出城門,老龜們便排成橫列,氣勢洶洶地快速推進。前方各種柵欄、木樁,甚至老虎鉗都被老龜們重重地壓平在地底下。
緊跟老龜後麵的是一隊隊輕騎兵,之後是黑壓壓一片的步兵,從東門蜂擁而出。
楚軍的大部分人馬已趕往西門增援,完全無法顧及東門的戰事。經過一場短暫又激烈的生死廝殺,東門外的楚軍戰陣被徹底地衝破,秦軍成功突圍而出。
由於籌劃嚴密,聲東擊西的策略運用得當,從東門發起的突圍非常成功,秦軍的損失不算太多。隻可惜,敢死隊的上萬將士在楚軍的多重圍殺下,犧牲殆盡。
遠望著光影熊熊的西門,從東門突圍出來的秦軍將士無不哽咽,淚流滿麵。
總要有人做出犧牲。突圍的秦軍將士帶著無盡的悲痛,夙夜不怠地急速向北行軍,往黃河邊撤退。一路上,除了偶爾受到楚軍小股人馬的騷擾之外,沒有再發生較大規模的戰鬥。
經過連日的急行軍,大軍來到了蕭縣,彭城被遠遠地拋在腦後,滎陽已近在咫尺。秦軍在滎陽一帶苦心經營已久,防守嚴密。隻要大軍抵達滎陽,就算是楚軍主力趕到也無濟於事,難有所漁利。
秦軍將士從彭城突圍後,神經就像根弦一樣的時刻繃緊著,眼見滎陽近在咫尺,免不了鬆懈下來。
筋疲力盡讓人容易忽視危險。這時,又一個圈套已悄悄地套上秦軍的項頸。
範增在彭城布下引虎入籠的圈套時,也做好了萬一秦軍成功突圍的準備。
他料想到突圍的秦軍必定會撤回中原地區唯一的據點——滎陽,早已在靠近滎陽的蕭縣布下又一個天羅地網。
當然,在招安劉季之後,秦軍在中原地區的據點增加了大梁,但大梁城有著先天的缺陷,並不適宜對外堅守作戰。
秦軍隻會選擇滎陽。蕭縣臨近滎陽,秦軍經過多日的急行軍,到達蕭縣時正是人馬最為困乏的時候,又因滎陽城近在咫尺,最容易放鬆警惕,鬆懈下來。在蕭縣設下埋伏,阻擊秦軍最適合。
範增料想的沒錯,出乎他意料的隻是秦軍在彭城被困的時候,竟然近乎完美的運用了聲東擊西的策略,主力完好無損從東門突圍。
這樣一來,埋伏在蕭縣的楚軍兵力就明顯不足,將秦軍消滅在蕭縣的計策完全不現實。他立即讓項羽親自率領三萬精銳的騎兵疾馳北上。
就像一頭受傷的猛獸突然掉入獵人的陷阱,疲乏的秦軍進入楚軍的埋伏圈,猝不及防,慌亂應戰,免不了損兵折將。而滎陽城的守軍有限,不敢冒然出兵前來增援。
好在,楚軍兵力不足,雖然連番發起了猛然的攻打,但都沒能衝散秦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