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陳勝、吳廣起亂,兵臨關中時,趙政就想到了一個人——趙佗。
他是秦朝的一名將領,與大將屠睢、任囂率領五十萬秦軍南下攻打百越,在屠睢、任囂死去,中原陷入戰亂後,他和他帶領的五十萬秦軍一起杳無音信,憑空消失。
公元前二一九年,即大秦三年,始皇帝趙政在統一六國後不久,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他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嶺南。
屠睢因為濫殺無辜,激起當地人的頑強反抗,被當地人殺死。
趙政又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一起率領大軍繼續平定越地,經過四年的努力,公元前二一四年,即大秦八年,嶺南順利地劃進了大秦的版圖。
趙政隨即在番禺(今廣州市)設立了南海郡治,以任囂為郡守統管一郡的政治、軍事、監察,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四個縣。
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極其重要,趙佗被委任為龍川縣令。趙佗在龍川築城辟地以為治所。他既致力防範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輯漢越”方針,極力安撫越族,勸導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漢越同化,並上書請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以傳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二零九年,即大秦十三年,陳勝、吳廣起亂,六國諸侯、四方賊盜互相爭奪,中原陷入了一片混戰狀態。
公元前二零八年,即大秦十四年,南海郡守兼郡尉的任囂病重,他臨死前把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召來,向他闡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有利地形,以防範抵禦中原亂軍侵犯的謀劃,並當即向趙佗頒布了任命文書,讓他代行他的職務。
趙佗被任命後,立即加強對嶺南的控製,防止北方戰亂向南越蔓延。
他嚴封五嶺的四關,即橫浦關、誆浦關、陽山關、湟溪關;斷絕四條新道,即江西入廣東南雄一路,湖南入廣東連州一路,湖南入廣西賀縣一路和湖南入廣西靜江一路;構築了捍衛番禺(今廣州市)的三道防線,即樂昌——仁化——南雄防線,英德——清遠防線,石門要塞防線。北方亂軍要逾五嶺攻南越,不破這三道防線,是到不了番禺(今廣州市)的。
不久,任囂病亡,趙佗以為秦朝已經滅亡,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道:“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從此,幾乎與中原斷絕了一切來往。
麵對勢不可擋的亂軍,對手中缺兵少將的趙政來說,南越的五十萬秦軍意味著什麼?恐怕隻有他自己心理清楚。此時,算上鎮守北疆的王離軍在內,中原所有秦軍總和都不及五十萬之多啊!
任囂病亡,趙佗還活著。形勢危急,他必須馬上找到趙佗,調動他手上的五十萬秦軍返回中原鎮壓各地亂軍。
可是,派出的白衣信使、灰衣信使、還有黃衣使者,都一去無回,音信全無,猶如石沉大海。趙佗和五十萬秦軍恍如人間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