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具有保護胎兒和孕母的作用,對於孕母及胎兒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婦女妊娠後,羊水量隨孕周而增加,至妊娠38周,其量達1 000 ml左右,以後逐漸減少,妊娠40周時約為800 ml。羊水的產生和吸收失衡時常可引起羊水量的異常,從而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及孕母的日常生活。
妊娠期間羊水量超過2 000 ml即稱為羊水過多,多發生於妊娠中晚期。依據其羊水生長的速度可將其分為急性羊水過多和慢性羊水過多兩種類型,其中尤以慢性羊水過多較為常見。因羊水量超過正常水平,會壓迫子宮及橫膈,出現一係列壓迫症狀,在妊娠後期可嚴重影響孕母的日常生活。本病多見於多胎妊娠、胎兒畸形或孕母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情況中。本病屬於中醫學“胎水腫滿”範疇。
診斷要點
1.本病多出現在妊娠中後期,孕母多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或有多胎、畸胎史。
2.臨床以羊水過多壓迫子宮及橫膈為主要表現,羊水過多使孕母腹部異常膨隆,宮高、腹圍明顯大於同期妊娠,腹壁皮膚發亮、變薄等,可伴行動艱難,下肢、外陰水腫;壓迫橫膈時影響正常呼吸會出現胸悶,氣急,發紺,甚則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等表現。
3.檢查腹部胎位觸診不清,胎心聽診遙遠,B型超聲羊水最大液性暗區垂直深度>7 cm或羊水指數>18 cm可診斷,合並神經管畸形可有甲胎蛋白升高,另外可依據患者的基礎疾病作相應的檢查。
辨治原則
胎水腫滿的辨證要點關鍵在於病位的鑒別,需結合患者的舌苔、脈象及全身症狀以全麵辨證,明確病因。
1.本病的發生多由於脾腎不足,氣不化水,水濕停聚而成。若患者兼有麵色白,神疲納呆,舌淡苔白,脈細滑或帶數,則多屬脾虛證;若患者兼有腰酸腿軟,便溏腹脹,舌淡苔薄,脈細滑,則多為脾腎陽虛證。
2.本病的治療以利水與安胎並舉為原則,宜健脾溫腎利水以安胎。
3.本病的病機多屬虛證,亦有虛實夾雜者,需全麵辨證,積極治療。
處方
1.脾虛血弱證:妊娠中晚期腹部異常膨隆,腹圍超過正常同期妊娠者,頭暈心慌,胸悶氣喘,甚則不可平臥,亦可見神疲,納呆,麵部或雙下肢水腫,小便少,舌淡胖苔白,脈沉滑無力或帶數。治宜健脾養血以消腫安胎。
基本處方鯉魚湯(《備急千金要方》)合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加減:鯉魚1條,白術、白芍、枸杞子、當歸、生薑、陳皮各10 g,茯苓15 g,黃芪、防己各10 g。鯉魚去鱗、腮及內髒洗淨,餘藥用布包紮緊,與鯉魚同入煎煮後去渣,吃魚喝湯。
備選處方
(1)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當歸、芍藥、白術各10 g,川芎6 g,茯苓、澤瀉各15 g。加水煎服。
(2)趙鬆泉羊水多退腫湯(《中醫婦科驗方選》):桑白皮、大腹皮、衝天草、天仙藤、石蓮子、川斷各10 g,茯苓皮、冬瓜皮、葫蘆、白扁豆、山藥、茵陳各15 g。加水煎服。
(3)陳玉琦經驗方(《全國中醫婦科驗方集錦》):白術20 g,茯苓、陳皮、大腹皮、防己、木瓜、茵陳、枳實、神曲各15 g。加水煎服。
2.脾腎陽虛證:妊娠中晚期,腹部異常膨隆,腹圍超過正常同期妊娠者,胸悶氣喘,形體畏寒,腰酸腿軟,腹脹便溏,舌黯淡苔白,脈沉細滑。治宜健脾溫腎以消腫安胎。
基本處方真武湯加減(《傷寒論》):製附片9 g(先煎1小時),炒白術10 g,炮幹薑6 g,白芍10 g,茯苓、黨參各15 g,澤瀉10 g,台烏藥6 g,生薑3片,鹿角霜10 g。加水煎服。
備選處方
(1)白術散(《全生指迷方》):白術7.5 g,茯苓皮4.5 g,陳皮3 g,生薑皮4.5 g,大腹皮3 g。水煎分服。
(2)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幹地黃240 g,山藥120 g,山茱萸120 g,澤瀉90 g,茯苓90 g,牡丹皮90 g,桂枝30 g,炮附子30 g。煉蜜為丸,每服15丸。
警示
1.此病患者應定期行產前檢查,了解胎兒及羊水的情況,若發現胎兒畸形等情況,需及時終止妊娠。
2.患者應注意休息,左側臥位,定期稱體重。
3.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