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祖龍歸天(2 / 2)

總而言之,嚴謹一些的話,秦始皇死於疾病的說法更可靠。如果你喜歡標新立異,好鑽研一些曆史謎案,也不妨琢磨琢磨謀殺說。秦始皇陵尚在,據科考內部有大量水銀,形成的水銀蒸汽能夠起到冷凝防腐的作用,有利於遺體的保存。也許等到有朝一日能夠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以科學的方式進入秦始皇陵,說不定可以找到一些論證秦始皇死因的直接證據。

不管怎麼死的,秦始皇總歸還是駕鶴西去了。他走了,問題來了。

誰繼位呢?

這算個問題嗎?自然是他兒子當皇帝了。

可是他有二十多個兒子呢?誰來當呢?

歸根結底這個事還是要怪秦始皇,倒不是說他兒子太多,其實他的兒子數量在封建社會的君王中還是比較保守的,康熙有35個兒子呢。症結是秦始皇一直沒立太子,他為什麼這樣做呢?

對於不立太子這件事,史書中找不到秦始皇的解釋,大臣們也沒有議論,似乎大家都在回避這個問題。所以說嚴格的講這是一個謎案,但我們可以猜一猜,總體而言與一名女子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女人名叫趙姬。

趙姬本職工作是舞女,長得相當漂亮舞技超群,她被陽翟一位大商人納為妾,之後被這位商人當做禮物送給了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王子,給這位王子生了個兒子。後來王子在商人的幫助下成為了秦王,趙姬的身份變成了王後,而她的兒子當上了王子。那位商人叫做呂不韋,那位當過人質的秦王是秦莊襄王,當時女子以姓稱,男子則以氏稱,趙姬的兒子在趙國出生所以被稱為趙政,後來回到了秦國人稱秦政,等到漢代以後姓氏混用了,跟隨父姓又有了嬴政的稱呼。

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就去世了,趙政繼位當上了秦王,趙姬成為了太後,她丈夫去的早,寡居了短時間有些耐不住寂寞了,結果和呂不韋弄出點事。當時呂不韋已經是秦國的相國了,和太後搞男女關係有點說不過去,為了盡快脫身又不耽誤打探內廷的情報,呂不韋為太後引薦了一位名為嫪毐的猛男,嫪毐是一位奇人呀,他當年在鹹陽城裏賣藝,主打節目是耍車輪子。這個表演技術含量原本不高,多數人玩這個靠的都是力氣,但嫪毐與眾不同,他的那套動作舉世罕見。他先拿車輪子讓觀眾們鑒定一下,確認是實打實的木頭做的,不是塑料之類的,之後就是脫褲子,這倒不是想耍流氓,而是為了藝術獻身。接下來的分解動作出於建設和諧社會注重精神文明考慮,咱就不過於清晰的描述了,史書上是這樣寫的:“始皇帝益壯,太後*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後聞之,以啗太後。“大陰人嫪毐陰關桐輪而行”,幾個字就描繪出一位超級猛男的形象,難怪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寫道:“文言詞意簡約含混,是文過飾非輕描淡寫的好工具。”

太後聽說嫪毐在某方麵能力很突出欣喜若狂,但一時間沒有太好的理由將嫪毐弄進宮來。好在呂不韋腦子機靈,他安排人將嫪毐的胡子給拔了,愣說他是宦官直接送進宮去了。嫪毐對於太後來說那就是久旱逢甘雨呀,不但賞賜他高官厚祿還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這事本來已經很惡劣了,但趙政並沒有幹涉母後的私生活,他也理解媽媽守寡多年不容易。孰料太後越鬧越大,竟然想讓她與嫪毐的兒子稱王。趙政能夠忍受自己的媽媽養小白臉,但王位是原則問題想都別想。趙政快刀斬亂麻動兵擒獲嫪毐以車裂(俗稱五馬分屍)之刑將其處死並滅其三族。怒火難平的趙政將自己的母親趙姬流放後加以囚禁,直到後來有大臣勸他把自己的老媽關起來不利於統一,趙政才將趙姬放出來。

趙姬的這段不愉快的往事令秦始皇心有餘悸,他因此對自己的眾多老婆絲毫不信任,尤其不想讓她們成為太子媽,這可能是他遲遲不願立太子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生活主要圍繞兩件事展開,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政務,包括各項製度的製定和改革,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等方麵相關事務的裁決。第二件事就是尋找仙藥求長生不老,立太子與這個願望是明顯矛盾的,選出一位太子不就是等於說秦始皇終歸要有死那一天嗎,所以秦始皇明知道不立太子有可能在其死後引發混亂,但他又不願意承認自己也會死,在這樣的思想鬥爭中,他一次次錯過了立太子的機會。

對於秦始皇不立太子,還有一種解釋,那個說法比較特別,咱們暫且不說,留到以後專門一章對於一些爭議問題嘮一嘮。

秦始皇沒立太子,但最終他的皇位還是有人接班的,這個人叫做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