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胡聞將茶放到桌上,然後將一摞子文件遞過來,說:“其中有兩封是急件,請程書記定的。我放在最上麵。”

程一路打開文件夾,看到最上麵一封是省委的文件,《關於嚴肅紀律,認真做好省人大、政府和政協換屆工作的通知》。

是啊,又是一輪新的風波開始了。

江南省的人大、政府和政協的換屆工作,按照省委的要求,將在四月份進行。從現在到四月,還有兩個半月的時間,各地正在選舉人大代表和推選政協委員。選舉和推選,應該說並不是多大了不得的事。名額是省裏分配好了的,代表和委員類型也是基本定了的。誰來當代表,誰來當委員,說老實話,已經不是市一級幹部們關注的重點了。市級幹部們,甚至省直的領導,還有省委的領導,關注的是誰將在換屆這一重大事件中,成為新的班子人選,又最終將有哪些人進入到省三大班子的行列。其實也就是說,又有哪些人進入了省級班子的核心。

有可能直接進入省級班子的,像南州市委書記齊鳴上一屆就是副省長的候選人,下來幹了四年,於情於理都應該回省裏了。當然還有其他的許多人選。這些人事實上構成了換屆的最讓人矚目的核心層。最近,齊鳴書記就一直不斷地跑省跑京,當然嘍,他也不僅僅是為著自己,更多地還是為著工作,跑項目,跑資金。現在是個以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的時代,一把手不跑項目、不找資金,那一把手就是失職。無論是解放思想也好,還是追趕超越也好,歸結到一點,還是發展經濟。經濟發展上來了,底氣就足了,身板也硬了。

然而,對於齊鳴,這恰恰是他最大的軟肋。

南州這幾年來,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南州本來是以機械工業為主、以製造業為優勢的地級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時,南州的機械製造業在全國占有近三成的份額。就是到這個世紀頭兩年,也還能占到四分之一的份額。可是,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特別是鋼材和其他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加入國外產業的競爭,南州的機械製造業已經被逼入了生存艱難的境地。利潤不斷下降,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為了應付這種局麵,這兩年,齊鳴書記也想了不少法子,提出了重心向招商引資發展,大力發展以物流為主的第三產業。也引進了像南州氣配城、杜美房產等大項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係列的優惠政策,幾乎是到了底線,個別項目甚至出現了“白送土地”的超市民待遇。但是,這些做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支撐南州財政的,不是這些企業了,而是土地。雖然大多數地方都是一樣,土地成了公共財政的金盤子,然而國家的政策畢竟擺在那兒,這隻盤子端著端著,說不定哪天就出了事。

程一路一直為此擔心,有幾次,他正式地向齊鳴書記彙報過。可是,齊鳴並沒有表態。齊鳴反過來問:“一要吃飯,二要建設。歸根結底,一個字,錢。錢哪!”

按理說,齊鳴是應該聽得進程一路的話的。早些年,齊鳴從省裏下到南州掛職任副書記,親手提拔了程一路,讓他從市委辦調到政府當了秘書長。算起來,程一路也是他培養的。程一路對他也一直很尊敬,雖然兩個人年齡上隻相差三歲。齊鳴剛到南州任書記那一陣子,經常找程一路聊天。聊著聊著,事實上就清楚了南州的狀況,也聽進去了一些程一路的建議。可是時間不長,齊鳴便不再找程一路聊了。兩個人的關係,回歸到了一把手和副職的關係,不冷不熱,不溫不火,公式化,程式化,黨務化了。

有人敲門,程一路還沒應,門就開了,進來的是市委秘書長畢天成。

畢天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白淨。很少能看到一個男人如此白淨的,臉白,其他地方的皮膚也白。白中還透著些粉紅,嬰兒一般。臉是圓圓的,隻有眉毛是濃黑的,這就更有了點滑稽。

“一路書記,守春市長那邊……”畢天成問。

“啊,建設秘書長在。你再聯係一下,看看情況。”程一路抬起頭,畢天成道:“唉,怎麼了?不會也像……”

程一路知道,畢天成這後一句話完整的應該是“不會也像方良華吧”,但是,畢天成沒說,他也就不說,隻是道:“你讓洪濤同誌去下醫院,市委這邊也要有人在。”接著又問:“中組部葉部長來,都安排好了吧?”

“都安排好了。組織部那邊準備材料,接待工作由市委辦這邊承擔。參觀點是高民部長定的,他自己這幾天正帶人在底下跑。”畢天成望了眼程一路,程一路正皺著眉。這一兩年,程一路新添了一個習慣:喜歡皺眉。皺著皺著,兩眉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川字,深深的,像刀刻的一樣。

歲月不饒人啊!畢天成在心裏感慨了一下。想當年,程一路初到南州市委當秘書長的那幾年,風華正茂,身上又有一股軍人的剛烈之氣,曾是南州官場的“型男”。可是,現在在程一路副書記的臉上,風霜已悄悄掛著了,仿佛秋天的樹葉,開始往土地的方向蒼老。官場行走,誰能說內心不沉重呢?

“另外要與人大和政協聯係,重點是人大代表的選舉和政協委員的推選。這事你親自過問下。”程一路正說著,胡聞進來,給茶杯裏續了水,同時告訴程一路,“汽配城的溫總馬上要過來,說有事給程書記彙報。”

“好,我知道了。”程一路點點頭。畢天成說:“我先去忙別的,醫院那邊,我讓洪濤同誌馬上過去。”

馬洪濤現在是南州市委的副秘書長,去年八月,他從仁義縣委副書記、縣長的位子上,回到了市委辦。程一路一直覺得,馬洪濤還是一個適於做協調工作的人,讓他到仁義,隻能是鍛煉,也是熟悉情況。從仁義回來,他書生氣少了,遇事也更沉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