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又往南走了二裏地,就找到了茶棚老板所說的茶園。
確實香,遠遠的,就聞到了一股清香。
茶樹有高有矮,不同的兩個品種,還分布了兩個山頭兒。
初春的太陽並不烈,淮南道的春天也不會刮沙塵,在如今到處幹旱的地方,因為有處小溪未斷流,又是在山腳,氣候很是濕潤,有一股涼風習習。
茶樹才冒出嫩芽月餘,翠綠嬌嫩的掛在枝頭,輕輕摸一摸,手留餘香。
是好茶!
京都的禦花園裏也種了茶樹,滿足後妃們的風雅,打發些閑暇的歲月。
據說還是進貢的名品,品種也確實不俗。
但到底氣候不同,就像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也就隻有這淮南道的山水,才能長出這樣好的茶葉。
所以,淮南道的滄源江南側的幾十座茶山,年年的好茶都是貢品。
眼前的這棵茶樹,它雖然品種普通,但要是論一個鮮字,那當然數它最鮮,還在樹上長著呢不是?
它還比禦花園的那顆長的水靈。
影覺得新奇,低頭聞一聞。
跟泡成茶的味道不同,但別有韻味。
喝了那麼久的茶,他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鮮嫩的茶樹。
茶園的老張頭兒已經來了,小師姐上前說話:“這位大叔,我剛才在路上茶棚喝了一碗茶,覺得好極了,打聽了一番,說您這裏有,來買一些……”
老張頭兒是個很老的大叔了,靠著這座茶山為生,自然有茶賣,聞言道:
“好好好,我這裏呀,可比鋪子裏的便宜幾個大錢呢,妮子你來對了,正炒著呢,先嚐一碗……”
老大爺被嘴甜的妮子叫了一聲大叔,很是開懷,邀請品嚐!
“好呀!”
於是上山!
炒茶的地方在茶山深處的草棚子邊,現在正是忙完了早上的采茶,又吃過了午飯,下午開始或晾曬,或炒茶的時候。
小師姐不感興趣這些,隻覺得山中空氣好,風景也好,環顧著看看。
龍影衛大人倒是第一次看人家炒茶,他喝茶許多年了,尤其是值夜的時候,皇宮大內什麼品種的茶沒有?龍影大人雖不自由,但吃食卻是什麼好用什麼。
大爺很是熱情,拿了碗,倒了茶,自己忙活去了。
影開始喝,
或許新炒的茶味鮮,也或許需要放置月半才不燥,他不講究這些,也從未研究過,他隻是覺得好喝,隻是覺得,能夠坐在茶山上,喝一口新茶,不用記著時間,不用時刻警醒,不用準備隨時拔刀,就這樣隨意慢悠悠的喝上一口,嚐一嚐新鮮的味道,讓人心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