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應拋開恐懼
如果你收集老實人心中所有的恐懼念頭,客觀地觀察它們,試著判定它們對這個人有什麼好處,你就會看清楚,不是某些而已,而是所有的恐懼念頭都一無是處。它們沒有半點好處,一點也沒有。它們幹擾了夢想、希望、欲望和進步。
恐懼念頭有許多麵貌。有時候令人聽起來很合理:“我隻是比較謹慎,所以我要慢慢來。”其他時候,是受到過去的牽絆:“我已經試過了,可是沒有成功。”偶爾,恐懼聰明地偽裝為實際:“大部分人都失敗了,所以開始以前我一定要有絕對把握。”我可以列舉好幾頁的實例。然而,當你仔細、誠實地觀看每一個恐懼念頭時,卻有相似的蛛絲馬跡可尋。他們都是在解釋或為某件事行不通而辯解。他們通常是為半途而廢或遲遲未開始找合理的借口。對我來說,恐懼念頭就像是一條精力旺盛的狗身上所拴的皮帶。他們將你往回拉,不是偶爾,而是時時刻刻。
一位好批評的人,會認為這個勸告不切實際,太單純或愚蠢。克服這些反對意見的問題出在,表麵上看來,他們似乎頗有道理。我向你保證,我不是勸你忽略事實,冒不必要或愚蠢的風險。我也不是建議你,你應該嚐試你全然沒有資格去做的事。例如,如果你的夢想是進NBA打籃球,而你又已年過四十,體重超重,而且身高隻有五尺六寸,那還是算了吧,你是不可能夢想成真的!
這裏談的恐懼是清清楚楚直接妨礙你的夢想那種——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像這樣的念頭:“人們會怎麼看我?我看起來可能很愚蠢”,或者“我不認為我做得到,我沒有時間,或經驗,或信心,或預算。”這些常見的陰魂不散的恐懼念頭,都是老實人自己幻想出來的夢想破壞者。
例如,有一個獨立的推銷員。她的目標是增加一倍的收入。她的“理性”恐懼以這樣的麵貌出現:“我不能在周末打電話給客戶,因為我可能會得罪他們,或是占用了他們的家庭時間。”事實上,當然是她不敢打電話。所以,年複一年,她都沒有打成電話,總是遠遠落在她的目標後麵。然後有一天,她決定拋開恐懼,拿起電話。由於周末在家的客戶更多,心情也更放鬆,她發現,這其實是打電話的最好時機。一旦她拋開恐懼,一切就輕而易舉。她的收入不隻是加倍,而是三倍。
至於過於天真的風險,建議你嚐試某件可以改變你一生的事。承諾下個月開始練習拋開或忽略任何浮上心頭的負麵和恐懼的念頭。當恐懼浮上心頭時,輕輕但是堅決地將它們打發走。當它們回來時(這是必然的),再次打發它們走。這比你所想的容易,隻需要勇氣以及一點練習。一再努力,直到它們徹底消失為止。沒有了恐懼念頭的幹擾,你將會發現,人生比較輕鬆,也比較有趣。
當慫懼浮上心頭時,輕輕但是堅決地將它們打發走。
●老實人需培養冒險精神
培養冒險精神,克服恐懼感是培養健康的心態的重要內容。冒險精神並非與生俱來,多半是由訓練而來的,經由冒險、失敗、再冒險、再失敗,一步步鍛煉出來的。
其實,每個人都是敢冒險的,大概每個人也都有過大膽冒險的經曆,老實人也不例外。在幼兒時期,我們敢冒險地站起來學走路;年紀稍長時,冒險學自行車;要有條件,有人還冒險學開汽車、學遊泳、學跳傘,甚至學開飛機,冒極大的風險學宇宙飛行,進入太空,登上月球與火星……
這些沒有一項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想學會這些技能,一定要經過冒險的階段,並遵循“越失敗,越勇敢”的精神,嚐試,再嚐試,才可能學會。想學好投資理財,亦不例外,一定得經過這段標準的冒險過程。今天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須首先摒棄回避風險的習慣,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險本能,培養健康的冒險精神。
難道投資必須冒很大的風險嗎?事實上,投資理財所冒的風險並沒有上述所舉的例子那麼大。隻是當人們到了自認為有資格理財的年齡時,冒險精神已大不如前了。毫無疑問,人們的冒險精神似乎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了,一方麵是由於人們在經曆失敗與挫折後,本能上會產生挫折感而泄氣,如果沒有適度的激勵因素,很難恢複本能的冒險精神;另一方麵是由於傳統的教育觀念造成的,基於保護幼小者的心理,當小孩一旦做出危險行為時,馬上會受到大人們的譴責,因而養成安全至上,少惹麻煩的習慣。小孩和大人都以平安順利為上,逃避風險便成為一種習慣,而正是這一習慣,就會成為投資理財的嚴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