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問答 那些因愛而生的焦慮2(1 / 2)

Q:

咚姑娘平日放學後寫作業磨蹭嗎?怎樣才能讓他們快點寫?每到期末複習就覺得死去活來,熊孩子一學期到底都學了點什麼?!學了後麵忘前麵,不紮實還粗心,怎麼辦?

A:

大約是因為有提前一起上“晚自習”的鋪墊,咚姑娘放學後寫作業效率很高,而且假使我不在家,她也會自己寫完作業、複習並預習完課程內容,把需要簽字的那一頁擺在我桌上……與此相比,叮少年的那個磨蹭啊,簡直是人神共憤!對此我的理解是他還處於養成學習習慣的階段,尤其是男孩子在學習銜接方麵本來就需要更多時間,慢慢來,不能一蹴而就,一年內過渡成功、三年內鞏固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算相當完美。

叮少年的“磨蹭”具體表現為寫一會兒玩一會兒、東張西望經常走神、身體亂晃屁股長刺、一學習就尿頻……好在我們一般都是在同一張桌子上寫作業和工作,我會隨時提醒:“還有十道題就寫完了,很不錯,加油,趕緊寫完了去玩吧,不要在這裏耗著了,上一天學也蠻辛苦的。”聽到這句話叮少年一般都會用萌噠噠的眼神看著我,好像對這種體諒很感激,會趕緊寫幾道題,再繼續晃悠。這時候我一般會交錯性采用激勵療法,比如,看看他的作業,指出寫得好的部分,讚揚幾句,他高興了,會老實寫幾道題再開始晃悠。此時得再換個方法,比如用姐姐做榜樣,嚴肅指出“姐姐馬上就要寫完了,就要去玩了,你還沒寫完就隻能孤獨地在這裏寫,當然不寫也可以,反正明天作業交上去被批評的也不是我”,然後表情淡定低頭做我自己的事情,他會嘶吼幾聲,乖乖低頭繼續寫幾行作業……直到寫完。但總體來說,寫作業的速度在明顯加快,中間穿插“晃悠”的次數在明顯減少。

下一步的目標是在叮少年入學之後,請姐姐把先進的課程預習、複習經驗分享給他,我們一起研究一年級上冊課本。

至於額外的輔導班作業就比較艱難了,比如,對於書法作業,他提前各種討價還價:“寫幾行啊媽媽,寫哪幾個字啊媽媽?”我們通常各退一步,根據當天他殘存的體力、距離晚飯或睡覺還有多少時間來判斷到底寫多少字。整體練字數量在其能夠達到的標準數量之下,盡量在沒有過多負擔的情況下,通過不斷的鼓勵、分析、讚揚,一個個往下寫。

在基礎作業之外,每單元結束後我們會自發做一套卷子檢查該單元所學,以便發現漏洞後有針對性地彌補。這種卷子咚姑娘做得很快,標準90分鍾的卷子她基本數學30分鍾、語文40分鍾(含看圖寫話)每套。時間不長所以也壓力不大,頻率基本一周一次。如果發現錯題或有意思的重點題會收集到錯題本上。其實隻要平時功夫到了,期末複習的壓力並不大:隻需要把錯題本係統看一遍,再做幾套專項複習卷就可以了。我們的節奏基本是臨考前2~3周,隔幾天做一套,有時候是選題型集中做(比如咚姑娘很喜歡一種叫作“解決問題”的題型,據稱有邏輯推導的快感)……不限方式、不限內容,反正他們開心就好。

明確責任,開心履責——這就是我們的複習口號。

Q:

孩子依賴電子產品,天天拿iPad玩遊戲。早知道就不買了,現在是我藏起來iPad他就玩手機,沒有手機都不好好吃飯,我該怎麼辦?萱姐家是怎樣的情況,叮叮和咚咚玩這些嗎?

A:

我覺得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在育兒過程中的影響可以一分為二地去探討,有好的影響也有不好的影響,所以關鍵還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

從好的影響來說:隨著現代教育的進步,有的小學課程和課後練習都是通過App來完成的,以視頻或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如英語課的配音作業、國際象棋課的課後練習等,所以許多時候會發現沒有iPad也不太方便。尤其是前文提到過,在我們家,咚姑娘早先是用上網本但現在是用iPad裏的Keynote創作小故事,這也是鞏固漢語拚音的有效手段;叮少年用口算App為自己批改口算題,因為很享受掃描後顯示“全部正確”的過程而堅持每日練習口算……這些都是現代技術賦予的驚喜。

但是我們也很清楚,隻要電子產品在手,不可避免會受到遊戲誘惑,畢竟就算我們在家不玩,出門看到別的小朋友玩,也壓抑不住那種渴求,回家會軟磨硬泡。其實我挺理解他們的心態——畢竟這也是他們圈子裏的流行文化,一點都不懂的感覺也很尷尬。

所以我和叮咚的談判結果是:iPad上隻能給每人裝一個遊戲,每三個月可以更換一次,逢每周五、周六、周日,每人可玩30分鍾。我不監督,但我抽查,偶爾忘記時間可以諒解,若耍賴皮延長遊戲時間或兩個人沒有合理協調玩耍次序而引發爭端,則取消遊戲機會,而且下一次要縮短遊戲時間……就目前來看,他們信守承諾,一般一個人玩的時候另一個人會一邊觀賞一邊幫忙盯著鍾表,到時間就關上機器交還給我。因為媽媽屢次強調過“不要打破別人對你的信任,否則以後你所有的承諾別人都不信了,你也就沒有什麼玩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