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荊楚文化,人們會聯想到那工藝精湛的青銅器,絢麗多姿的漆木器、紋彩斐然的絲織品、神奇瑰異的縑帛畫……當這一件件美奐絕綸的文化珍寶在你腦海裏依次顯現時,一股民族自豪感定會油然而升;每當聽到那奏響世界的編鍾古曲,或者觀看那傾倒天下的編鍾樂舞時,我們都會為祖先的偉大創造而激動得熱血沸騰!
一、鳳凰涅槃
兩千多年前,一個被貶謫的詩人在滄浪江邊對一位漁父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後來麵容憔悴的詩人抱著石頭投江而死。投江的詩人就是楚國的屈原。
楚國從建國到滅亡,有八百多年,是中國古代延續時間最長的諸侯國之一。楚人的始祖,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湮沒在古老的神話和傳說當中。
夏、商時代,漢水流域和湖北荊山一帶,生長著許多叫做“荊”、“楚”的灌木,據說“楚”的正式國號和族號就與這種灌木有關。
楚國最興盛輝煌的四百多年,是在荊州一帶。荊州,相傳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後,劃分的九州之一。《三國演義》洋洋一百二十回,其中七十多回都與荊州的戰爭有關。
如今,烽煙散盡,古城裏的人,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
荊州古城的曆史中,最輝煌最激動人心的時代,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當時,這裏是楚國的所在。
紀南城是楚國都城的遺址,在荊州城的北邊。方圓大約五公裏,是荊州城城址的三倍多。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到了這裏。文明的燦爛陽光,從江漢平原的西部照到東部,從漢水的西邊照到東邊。
當時,關係到國力昌盛的銅礦的開采、銅器的鑄造,也都有蒸蒸日上之勢。
銅器鑄造的方法,楚人是從中原學來的。他們不抱偏見地去學,因而能博采眾長;不受拘束地去創新,因而能獨標一格。楚式銅器纖麗而充滿幻想,莊嚴中見精巧,富麗中見雍容。
史書記載,楚國國君楚莊王不理朝政,一天,一位大夫求見,請莊王猜一個謎。大夫問:“有一種鳥,連著三年既不飛也不鳴,這是什麼鳥呢?”莊王回答:“三年不飛,但一飛肯定衝天而起;三年不鳴,一鳴必然驚人。”
在這個故事裏,士大夫以鳥提醒莊王,莊王也借鳥表達自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雄心。這鳥,就是楚人心目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鳳。
楚人崇拜鳳。鹿、虎、龍等這些在一般人看來高貴的形象,都成了鳳的陪襯。在楚人眼裏,鳳是通天的神鳥,隻有得到它的引導,人的靈魂才能飛登九天,周遊八極。鳳又是先祖的化身,它無處不在,飛不鳴揚靈動,華貴偉岸。
以鳳自喻、三年不飛不鳴的莊王,後來果真顯出非凡氣魄。他整頓吏治,安內攘外,“並國二十六,開地三千裏”,使楚國躋身春秋五霸之列。
楚國先後滅掉了近六十個小國,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南部,並在麵積、人口和兵甲的數量上,居於列國之首。當秦國崛起於關內的時候,楚、秦形成東西兩強。
楚人尚赤,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日神的遠裔,火神的嫡嗣。楚人始終傾心於紅色。
時間一直沒有衝淡這火紅的顏色,反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愈發濃烈。楚國漆器,最動人心魄的就是黑紅兩色,兩千多年了,風雲消褪,他們卻依然絢麗燦爛。
鼎盛時期的楚國,麵積近一百萬平方公裏,人口有五百萬,占戰國時期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紀南城裏,熙來攘往,一批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湧現在楚國:道家老子、農學家許行、天文學家唐昧、陰陽學家南公、兵家範蠡、雜家伍子胥,還有音樂家鍾子期、文學家屈原、宋玉等等。
楚國的紡織工藝很先進,在紀南城出土的絲織品,無論衣褲,還是絲帶,每平方厘米的經緯度達140根,比今天降落傘的密度還要大。薄如蟬翼,輕若煙籠。
講究生活,樂於創造,楚人的日常用品,也非常精美。
楚國登上強大和繁榮的頂峰,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者。等到懷王即位,楚國已開始了其衰落的進程。偏聽偏信的懷王,毀了楚國與齊國的聯盟,親手斷送了遏製強秦的最後一股力量。
戰國末期,秦朝軍隊如決堤之水,勢不可擋。公元前223年,秦國滅楚國。
就在天下歸一的盛讚之中,一個預言悄悄在民間傳開——亡秦必楚!
15年後,楚人項羽在強秦的暴政下,舉起故國火熱的旌旗,推翻了秦王朝。項羽最後敗在同是楚人的劉邦手裏。烏江畔,英雄末路,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的項羽,舉刀自刎。
楚人劉邦得了天下,把國都建在長安。千裏之外的楚地,成了他夢裏的故鄉。在那首著名的《大風歌》中,劉邦唱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二、“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是外省人對湖北人的評價。湖北人還有一個自己的說法:“奸黃破,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以此比喻湖北人精晨,狡猾,強悍。
“九頭鳥”源於神話《山海經》中的“九頭鳳”。傳說此鳳有九個腦袋,特別聰慧精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楚人崇鳳,所以此鳳備受楚人崇拜。九頭鳥之於湖北人,實際上是具有一定貶義的。但是近來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信息時代的來臨,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提起九頭鳥,人們由過去的揶揄與嘲諷變成了某種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