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佛陀知道了這件事情,於是就詢問了年輕人想要還俗的原因,當他知道年輕人是因為嫌戒律太多,怕自己無法嚴格遵守的時候,佛陀對年輕人說道:“其實修行沒有你想的這麼複雜,現在我隻要求你能夠守住三項戒律。”
年輕人一聽完,當時就高興了,說道:“就隻有三項戒律嗎?那這個應該是比較容易的,如果這樣的話,我願意繼續留在這裏。”
佛陀說:“你隻要守好自己的身、口、意就可以了。如果你這三業可以清淨的話,那麼一切戒律你都可以遵守的非常好。”年輕人聽完之後非常的歡喜,他馬上就叩頭拜在了佛陀門下,而且還願意終身奉行此戒律。
☆心靈窗☆
生活中的各種煩惱何止千萬,而且它們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就出現在你的麵前,讓你煩惱,讓你愁。但是生活其實很簡單,什麼是簡單?簡單就是一種美,簡單就是一種妙法。如果我們能夠抱著單純、簡單的本性進行生活,那麼日常生活中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當然也就沒有什麼不歡喜、不自在的了。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智慧語☆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老和尚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釋迦牟尼
☆藏經閣☆
在隋朝的時候,有一位佛教的信徒叫李士謙,他的心地很善良。李士謙從小就是失去了父親,最後他在自己母親去世以後守孝了三年,等到喪服時間滿了,李士謙就把自己家中的私宅都捐給了寺院,而且還立誌,以後再也不做官了。
由於李士謙繼承了祖上很多的遺產,所以他的家庭條件還是很不錯的。但是李士謙的個人生活,有的時候甚至比窮人還要節儉,穿的都是破舊衣服,吃的也是一些粗茶淡飯,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去救濟那些沒有衣服穿,沒有食物吃的窮人。李士謙也從來不吃肉,更不會去喝酒,從來也沒有殺過生。
在鄰裏如果誰去世了,但是又因為家裏沒有錢無法殮葬的,李士謙都會送給這家一口棺材。有的時候兩個兄弟為了一點錢而爭吵起來,他就會自己出錢補助那不足的一部分,從而讓這兩個爭吵的兄弟感到羞愧,進行互相推讓,直到最後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完全化解。
有一天,李士謙到自己田地裏去收稻穀,可是他在很遠的地方就看見有人在他的田地裏麵偷稻穀。李士謙不但沒有大聲喊著去捉賊,而且不聲不響地就走開了。當時的很多人都覺得非常奇怪,於是李士謙解釋說:“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一個人誰能不要自己的臉麵呢?誰又願意自己去當賊呢?還不是因為這幾年的天災人禍,人們被逼的沒有辦法了,所以我們應該寬恕他。”到了後來,這個偷稻穀的賊知道了李士謙居然對自己這麼仁慈,也被感動了,從此以後就洗心革麵,再也不做賊了,結果後來成為了一位大善人。
又有一年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很多人都沒有辦法生活了,於是李士謙就拿出了自己家中儲存的上千石的糧食給這些災民食用。到了第二年,由於大家農田的收成不好,借李士謙的糧食還是沒有還上,於是他們都覺得非常的內疚,就集體到李士謙家中給他道歉。但是李士謙沒有要求他們要還自己穀子,還在家中盛情款待他們,並且當著他們的麵把鄉人們很多借穀子的契約都燒毀了,對他們說:“我家中的存穀本來就是預備著救人之急用的,我並沒有想到囤積圖利。現在你們的債務已經結清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再把這件事情掛在心上了。”
結果過了年,天公又不作美了,結果又遇到了大饑荒,李士謙又是盡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大家,當時李士謙開辦了大規模粥鋪,使很多在饑荒中饑寒交迫的人活了下來。
就這樣,每次遇到災荒,李士謙都會傾盡自己的全力來幫助大家。
常常有人對李士謙說:“李先生,你這麼樂善好施不知道救活了多少人,您的陰德真的是太大了,將來一定會得到好報的。”李士謙回答說:“陰德的意義就好像是耳鳴一樣,隻能自己知道,別人是聽不到的,現在我做的事情,已經讓你知道了,哪裏還有什麼陰德啊!”
正是因為李士謙保持了一顆善良的心,所以他才能夠受到別人的尊重,到了後來,李士謙的後代都非常的富有,人們都說這是李士謙的功勞。
☆心靈窗☆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顆善良的心。有著善良心的人,對自己是自安自足,對他人是一個很好的陪伴。生活中隻有播種善良,我們才能收獲希望。一顆善良的心就像太陽,凡事多一些謙讓,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人世間將充滿陽光,我們的生活將更加的美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