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憂傷的大蒜(1 / 2)

我國農業有文字記載的曆史至少有五千多年,幾乎伴隨著我國所有朝代的更替和發展,縱觀五千多年來,他們的耕種方式基本上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艱辛異常,而菜賤傷農的事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會發生。

如何解決農民種地難、賣農產品難、提高農民收入、讓農民回歸農田的問題,是新時代農業改革的重中之重,國家非常重視農業,這些年出台了一係列便農、利農、助農的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然而因為我國耕地複雜多元化,尤其是一些山區、丘陵地帶,機械化程度低,拋耕拋種的現象十分嚴重,整體農田耕地麵積依舊逐年降低。

如今農村的普遍現狀是種地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進城打工。

這種現象在山區、丘陵地帶更加嚴重,因為地難種、收益低,極大地打消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年輕人不願意為了微薄的收入困在地裏。

阮晴然走進農業研究所的時候,還在思考這個問題:科技發展意味著生產力的改變,科技興農如何落到實處?

這似乎是個難題。

她覺得沒道理曆史上每個朝代的發展帶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引發農業的巨大變革,到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卻對農業沒有太大的改變。

她相信一定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劉冬林,你給俺滾出來!你今天要是不給俺一個說法,俺就和你同歸於盡!”

阮晴然剛走到辦公室門口,就被嚇了一大跳,然後就看見一個約莫三十來歲曬得皮膚黝黑,戴著金絲眼鏡的男人從她的身邊穿過去,飛快地鑽進桌子底下,見她看過來,豎起食指比了個噤聲的動作。

緊接著一個滿臉皺紋的男人跛著腳,滿臉殺氣地拎著一把菜刀衝了過來,她怕被誤傷,忙閃到一邊。

錢建國聲若洪鍾地問她:“看見劉冬林沒?”

阮晴然作為剛到魯省農業研究所報到的新人,整個研究所她就認識所長和負責和她聯絡的行政。

她忙搖頭說:“沒看見。”

錢建國拎著刀瞪了她一眼,她又退了幾步:“我真沒看見劉冬林!”

錢建國也沒為難她,往辦公室裏看了一眼,沒看見人,就一邊拿刀背往牆上剁一邊罵罵咧咧地道:“劉冬林,你丫告訴俺,說今年種大蒜一定能賣出好價錢,讓我們村都種大蒜。”

“俺聽你的,不但自家的地種上大蒜,還去貸款包了幾畝地種大蒜。”

“光蒜種俺就花了好幾萬,更別說肥料和人工,現在大蒜賣不出去,都爛在地頭,這是要我的命啊!”

阮晴然聽到這話眸光一暗,她農村出身,知道菜賤傷農,有時候看起來的大豐收,往往意味著滯銷。

農民選擇今年種什麼菜時,更多的是參照去年的經驗,去年什麼好賣今年就種什麼,這種方式往往會造成紮堆種某一種蔬菜,然後那種蔬菜價錢暴跌。

大蒜前幾年因為非典,據傳它有抗病毒性,能預防各種疾病,再加上不法商家屯貨炒作,以至於有一段時間蒜價貴到離譜。

那一年種蒜的農民是賺了不少,後遺症是這幾年大蒜的種植麵積居高不下。

去年蒜價就已經降到正常售價了,今年種的人更多,供給量遠大於市場需求,以至於蒜價一跌再跌。

劉冬林貓在桌子底下大氣都不敢出,就盼著錢建國趕緊走,不想桌下積了不少灰,他剛才過來的時候動靜太大,灰都落了下來,直往他鼻子裏鑽,他一個沒控製住,就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