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他做了一些有趣的物理實驗。這些實驗使他逐漸體會到,物理才是最適合他的事業,後來他果然成了一名卓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因此要想成功,就必須使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就必須做正確的事。
聖人很懂得讓人發揮每個人的有用之處,以至於沒有人會被他放棄;很懂得運用各種東西的長處,所以就沒有任何可以放棄的東西;這是真正的覺者。現在鋪天蓋地都是成功學、方法學和捷徑學,卻很少有人真正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一件什麼樣的事,這件事正不正確。可以肯定地說,任何方法或捷徑都無法讓自己揪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這也是“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的原因。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方向走對了,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說正確地做事是聰明,那麼做正確的事是智慧。從某種意義上講,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很多人都在尋找通往目標的方法和捷徑,卻沒有意識到如果你做的是一件錯事的話,無論你做事的方法怎樣正確,都不會成功。
6、關鍵的細節才是問題的核心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人的腦袋裏總是裝著如何如何做大事,對於身邊的小事不屑一顧,那樣是做不成大事的!一個不經意的細微之處就決定了麵試的成敗。然而我們一旦對這些小的甚至微不足道的細節過於疏忽,釀成的悲哀足夠令我們後悔一時或者一世。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地麵途中,著陸前意外發生爆炸,飛機上的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全世界為之震驚。美國宇航局負責航天飛機計劃的官員羅恩?迪特莫爾被迫辭職。此前,他在美國宇航局工作了26年,並已擔任4年的航天飛機計劃主管。
事後的調查結果表明,造成這一災難的凶手竟是一塊脫落的隔熱瓦。
“哥倫比亞”號表麵覆蓋著2萬餘塊隔熱瓦,能抵禦3000攝氏度的高溫,以免航天飛機返回大氣層時外殼被高溫所融化。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升空80秒後,一塊從燃料箱上脫落的碎片擊中了飛機左翼前部的隔熱係統。宇航局的高速照相機記錄了這一過程。
應該說,航天飛機的整體性能等很多技術標準都是一流的,但就因為一小塊脫落的隔熱瓦就毀滅了價值連城的航天飛機、還有無法用價值衡量的七條寶貴的生命。
人們的失敗,有許多並不是因為大事,而是敗在對細節重視不夠。對自己的要求不嚴,對他人的觀察不細,都可造成嚴重的後果和誤判,使事情的大方向漸漸走偏。
人與事都是由許多細節構成的,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它們是完整的統一體,辯證地看事情,才不會失之片麵。在細微處把握住宏旨,人們就不會有大的閃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做事的成敗,同樣決定於我們能否真正把握和了解實情的某些細微之處:一旦我們體會到這些細微之處,那就是成;倘若始終無法體會到這些細微之處,那就隻有敗了!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個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所以人與人的差別,往往體現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也正是因為這些細小的事情,決定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命運。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雇於一家店鋪,並且拿同樣的薪水。
可是一段時間後,叫阿諾德的那個小夥子青雲直上,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夥子卻仍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兒發牢騷了。老板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裏盤算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阿諾德之間的差別。
“布魯諾先生,”老板開口說話了,“您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
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老板彙報說,今早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有多少”老板問。
布魯諾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後回來告訴老板一共40袋土豆。“價格是多少”布魯諾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問來了價格。“好吧,”老板對他說,“現在請你坐到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別人怎麼說。”
老板將阿諾德找來,並讓他看看集市上有什麼可賣的。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向老板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價格是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帶回來一個讓老板看看。這個農民一個鍾頭以後還會弄來幾箱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麼便宜的西紅柿,老板肯定會要進一些,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正在外麵等回話呢。
此時老板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你肯定知道為什麼阿諾德的薪水比你的高了吧”
同樣的小事情,有心人做出大學問,不動腦子的人隻會來回跑腿而已。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就是你做事情的結果的反映,像一麵鏡子一樣準確無誤,你如何做的,它就如何反射回來。
所以,在許多平凡瑣細的生活中,往往含著一些酵質,假使酵質膨脹了,就會使生活發生劇烈的變化,從而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因此,如果你渴望成功,那麼你所要做的就是關注小事,在小事上凸顯自己。
在事情有形的外部表現與無形的內在聯係上都能找到做事的方法。
於無形處入手發現事物潛伏的解決之道,可達到成功的目的。唐玄宗年間的李林甫就是利用這點,圓了他的宰相夢。
唐玄宗開元初年,李林甫因是世家子弟,得以任千牛直長。他和宰相源乾曜的兒子很好,便托他向他父親要求得到司門郎中這個職位。
源乾曜不屑地說:“郎中需要既有才能,又有名望的人來擔任,李林甫哪是這樣的材料。”卻不好一點麵子不給,便把李林甫遷升為東宮諭德。
李林甫宦海沉浮,倒也逐步提升,可他嫌這樣太慢,他需要的是平步青雲,一步踏到宰相的階梯上。
可是他在朝廷裏並沒有上可通天的關係,找來找去倒被他找到了一條途徑,去和已是半老徐娘的裴光庭的夫人武氏私通了。裴光庭當時任侍中,也是宰相,李林甫的家人朋友都很為他擔心,更不理解,勸他說:“你是世家子弟,雖非豪富,美妾豔婢還是買得起的,何苦去和一個上年紀的女人鬼混,她丈夫又是宰相,一旦事發可是掉腦袋的事,你這是圖的什麼”
李林甫卻不聽勸,天天和武氏打得火熱,也不知是兩人掩飾得好,還是裴光庭根本不在乎,兩人始終未東窗事發。
不久,裴光庭去世,兩人更是肆無忌憚,武氏竟想讓李林甫接替死去的丈夫在朝中的職位,也就是宰相,而且還很有辦法。
原來當朝第一紅人高力士原本是武三思的家奴,而武氏就是武三思的女兒,武氏找到高力士,死纏硬磨,非逼著高力士舉薦李林甫為宰相。
高力士顧念舊主情誼,又禁不住武氏的死纏爛打,隻好答應想辦法,當時朝中的日常事務都是由高力士代替玄宗處理,但他為人謹慎,任命宰相這樣的大事,他不但不敢代勞,連向玄宗開口推薦都不敢,隻能等待時機。
因裴光庭死後,宰相位置有一空缺,玄宗征詢宰相蕭嵩的意見,對蕭嵩提出的幾個人選都不滿意,便自己決定任命韓休為相。
高力士侍奉玄宗左右,知道後馬上通知武氏,並告訴她該當如何,武氏馬上又告訴李林甫。
李林甫第二天一上朝,便上薦章,極力讚美韓休的才能和品德,要求皇上任韓休為相。
唐玄宗很感驚訝,沒想到有人和自己的心思吻合,對李林甫平添幾分好感。
過了幾天,玄宗正式下詔任命韓休為相,韓休並不知道是皇上自己任命他為相,還以為這全是李林甫大力推薦的功勞,對李林甫感激涕零。
所謂“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韓休上任後,便極力推崇李林甫才能超卓,正是宰相的不二人選,高力士也在玄宗左右巧妙地為李林甫說好話,玄宗不久又任命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是宰相了。
在這個事例中,李林甫是抓住了事情的哪些隱藏的關鍵問題呢?人人都知道,在唐玄宗發動宮廷政變,誅殺韋後、安樂公主,武氏家族也從高峰跌入低穀,成為人人厭棄的廢姓,然而卻忽視一個細微之處:武姓雖然被廢而武氏的家奴(高力士)卻紅得發紫,李林甫就是抓住了這點,才從半老徐娘的武氏入手,助他一步步登上宰相寶座的。
在無形處的細心分析與把握,挖掘出處理事情的“辦法”,才是真正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毫無誇張地說,這是一種本領,更是一種智慧,它需要人們聯係事情的各方各麵,甚至一些被人們遺忘的方麵也要想到,隻有這樣,才能在看似毫無頭緒、錯綜複雜的事情中理出頭緒。
人們常說:“精彩處不在,關鍵在於發現。”的確是這樣,生活中人們一旦靜下心來,便能發現許多原本察覺不到的美;做事隻要能夠善於觀察,也能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找出頭緒並順利完成。開動我們的大腦,有時候答案就藏匿於有形與無形之間。
成功是一項係統工程,任何一個工程都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環節組成的,尤其是一些關鍵的環節對全局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對全局有著很大的影響。
保持對一些問題的關鍵細節的關注,是成功者最後勝利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對關鍵的細節不察不問,隱患便會越攢越多,一旦爆發,事情的性質便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以致造成嚴重後果。
7、勿以成敗論英雄
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有那麼多人都有失敗的人生呢?原因有千千萬萬,但有一點是相同的,皆因心性法門未打開。
《壇經》中講,“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隻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
真正的佛法並沒有什麼頓漸之分,隻是有這種明心見性的教法,愚昧無知的人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雖然講說的教法可能千差萬別,就其所隱含的真理而言卻隻是一個。如果有錯誤的思想和不良的情緒存在,那麼心中就一片黑暗,應該以智慧的陽光來驅散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