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如何提高保健效果(2)(1 / 3)

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按西醫基礎知識和足部反射區作用原理為依據,進一步拓寬思路選擇相關反射區,在實踐中一定會摸索出更佳的方案。

因此,足部按摩治療疾病時,應根據症狀選配好上述三種反射區,並加以按摩,才算是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方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髒腑辨證選配法

髒腑辨證是根據髒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病症狀進行分析歸納,用來判斷病位、病因、病性及正邪盛衰等情況的辨證方法,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中醫學將人體分為五髒六腑,按中醫學辨證論治方法,確定病變的髒腑後,即可選取該髒腑在手部的反射區(穴)作為治療用區。

心病辨證

心的主要功能表現在主血脈與神明兩方麵。心主血脈,即心具有推動血液在脈道中運行不息的作用;心主神明,即心為人體精神和意識思維活動的主宰者。

因此,心病常見的症狀有心悸、怔忡、心痛、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嬉笑無常、譫語發狂、表情淡漠、昏迷、麵色蒼白無華、唇甲紫暗。當辨證為心病時,可選用手部“心”區和“心”穴。

肝病辨證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即肝具有調暢全身氣機、調節情誌及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其病變主要表現為情誌異常和氣機不暢。

因此,當出現精神抑鬱、急躁易怒、胸脅疼痛脹滿、眩暈、頭痛眼花、肢體震顫、關節不利、痙攣拘急、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睾丸疼痛等症狀時,應辨為肝病,可選用手部“肝”區。

脾病辨證

脾主運化水穀(即消化吸收),輸布精微至全身,為氣血生化之源,故有“後天之本”之稱。另外,脾還能統攝血液,升清陽,以防血液溢出血管外,並使內髒維持在一定的空間位置。

如果出現腹滿或脹痛、食少便溏、黃疸、四肢倦怠、水腫乏力,或見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內髒下垂,或有便血、崩漏、紫癜等病症時,當辨為脾病,可選用手部“脾”區。

肺病辨證

肺主氣、司呼吸,故稱肺為“氣之主”。肺又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參與津液在人體內的輸布。其病變主要表現為呼吸功能活動減退與水液代謝輸布失常等。

當出現咳嗽、喘促、胸悶、胸痛、咯血、音啞、自汗等症狀時,應辨為肺病,可選用手部“肺”區和“肺”穴。

腎病辨證

腎主骨、生髓,主藏精與生殖,為人體水液代謝的主要髒器,有“先天之本”之稱。腎病主要表現在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障礙、水液代謝失常等方麵。

腎病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女子經少、經閉不孕、耳鳴耳聾、齒搖發脫、健忘、頭暈、水腫、小便不利、尿頻、尿急、遺尿等。

小腸病辨證

小腸主要生理功能為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其病變主要表現為消化與吸收功能的異常。常見症狀為腹痛腹瀉或嘔吐(受盛失常)、食後腹脹(化物不能)、上吐下瀉(泌別清濁失司)等。當辨為小腸病時,可選用手部“小腸”區和“小腸”穴。

膽病辨證

膽主要生理功能是貯藏與排泄膽汁和主決斷。

膽汁有助於食物的消化,若膽汁分泌排泄受阻,則會導致消化功能障礙,出現厭食、腹脹、腹瀉等症狀。若濕熱蘊結肝膽,肝失疏泄,膽汁外溢,浸漬肌膚,則發為黃疸。

膽主決斷,在判斷事物、做出決定中起著重要作用,對防禦和消除某些精神因素的不良刺激有重要意義。故而膽氣虛怯之人,易出現膽怯易驚、失眠多夢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