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部穴位療法。
至陰、大敦、第二大敦、隱白是治療耳鳴的特效穴。另外,刺激足臨泣與足竅陰,治療耳鳴的效果也較為顯著。以上穴位用香煙灸法最為有效。若伴有腳底發熱,用濕布冷敷即可。
2.足部反射區療法。
重點按摩耳、大腦、淋巴腺及內耳迷路反射區。揉搓小趾也有功效,泌尿係統也要進行適當按摩。
昏眩
昏眩是一種自覺症狀,其感受方式各式各樣。突然間眼前發暗,走路時身體搖晃等為其代表性症狀。這些症狀的產生與內耳迷路有一定的關係。
內耳迷路,分布了掌管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兩種神經,具有感受聲音和保持身體平衡兩種功能。昏眩是平衡器官出現了障礙。當昏眩感出現時,不安感和焦躁也往往隨之出現,使症狀愈發嚴重,出現惡性循環。也有因美尼爾斯綜合征等因素所致,但目前尚未有根治療法。
治療
因為耳的反射區受到腎髒係統的影響,因此,耳、腎、大腦三者一體處理的情形,在反射區療法中很常見。因此,昏眩者應當重點按摩內耳迷路、耳、腎、頭反射區。
耳鳴、耳聾
耳鳴、耳聾,是聽覺異常的常見症狀。
耳鳴是指自覺耳內鳴響,妨礙聽覺,其鳴響如蟬鳴,或若鍾鳴,或若流水聲,或睡著如打鼓;耳聾是指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輕者耳失聰敏,聽而不真,稱為重聽,重者全然不聞外聲,則為全聾。耳鳴常是耳聾的先兆。
治療
1.足部穴位療法。
可揉按內庭(在足背,當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足臨泣、足竅陰、金門。
2.足部反射區療法。
按摩耳、內耳迷路、脾、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
牙痛
牙痛是口腔科最常見的病症之一,一般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時尤為明顯。牙痛主要由齲齒、牙周炎、智齒冠周炎、牙本質過敏等引起。
牙痛的患者並不少見,但大多數人往往是默默地忍受著,懶得去掛號求醫。其實這樣是很危險的,因為完全放任不管,非但會使人坐立不安、無心工作,萬一被細菌侵害到牙髓,形成牙髓炎,就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
因此,牙痛患者最好是能及早的接受治療。如果僅僅需要的隻是止痛,則足部按摩理療可以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治療
1.足部穴位療法。
蛀牙(甚至牙髓炎)疼痛,以太溪、然穀為主治穴;若是風牙痛(受風而引起的牙痛),則可選用足竅陰,它是治療此症的特效穴。另外,還可選用內庭(在足背,當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厲兌、足臨泣、昆侖等穴位,以增強療效。
治療時,太溪和然穀可用壓揉法予以刺激,若痛得厲害,也可用香煙灸;足竅陰,可用發夾或牙簽束刺激。
2.足部反射區療法。
重點按摩上下頜、脾、肝、三叉神經、腎、輸尿管、膀胱、上身淋巴腺反射區。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發病與患者的體質關係密切。常說的“花粉症”,即季節變換時不斷打噴嚏、流鼻涕,其實就是一種過敏性鼻炎。
空氣中的塵埃、細菌、扁虱、冷氣等,都是引起這些症狀的“禍首”。因為這些抗原隨空氣吸入而附著在鼻粘膜上,激活體內的免疫係統,結果導致噴嚏連連,涕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