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情緒波動會傷害內髒,導致胃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等許多病,要盡可能保持理性、適度的情緒。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養生越來越重視,然而養生過度對健康反而有害。人不要把養生作為生活的惟一追求,過分執著養生,甚至定出種種規章、禁忌,活得並不自在。稍有不適便憂心忡忡,這樣的心態對健康極為不利。
【妙語箴言】
人應該提倡科學的生活方式,掌握必要的醫學常識,讓身心處於輕鬆狀態,做些令精神愉悅的事,瀟灑並快樂地活著,這才是最好的養生。
精神的永垂不朽
死而不亡者,壽也。——《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釋義】那雖死猶生的人,稱得上真正的長壽。
【自我解讀】
老子的“死而不亡”,並不是在宣傳“有鬼論”,也不是在宣揚“靈魂不滅”。而是說,有些人的身體雖然消失了,但他們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
常香玉在國難當頭時毅然把三個孩子送到托兒所,拿出自己多年積蓄,賣掉車和房子,組織多場義演,共籌資15億元(當時的貨幣)買了架“常香玉號”戰鬥機捐給誌願軍抗擊日本侵略者。常香玉大師做事“從來都是先想著別人,把自己放在第二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今天,她依然沒有丟掉德藝相依,德為先、藝為後,台下好好做人,台上好好演戲的大師之風範。“戲比天大”,這是常老對豫劇執著追求的座右銘,她臨終時,還念念不忘黨和人民的利益,留下了喪事從簡、不發訃告,不許任何人以她的名義向組織提非分要求的遺囑,這種精神何等的難能可貴。這與那些有了點名氣便以此索要高額出場費等,一切向金錢看齊的所謂“大腕”、“明星”形成了多麼大的反差!
同樣,任長霞這位女公安局長上任時,有個黑老大便狂言:登封市沒一個公安局長能當得長。當時河南登封屬於全省的案件高發區,這裏的群眾上訪曾占鄭州上訪總人數的一半。這一度讓鄭州市公檢法係統的人感到頭疼。麵對如此艱難險阻的新地方、新崗位,任長霞為了黨和人民的重托,用自己敢打必勝的鋼鐵般意誌和不屈不撓的勇氣,帶領廣大幹警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催人淚下的浩然正氣歌。她疾惡如仇,憂民疾苦,不畏恐嚇,連續端掉五個涉黑犯罪團夥,被當地百姓譽為“女包公”“任青天”,她以自己的忠誠、才幹和輝煌業績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優秀人民警察”、“中國十大女傑”等20多項榮譽稱號。在任長霞因公殉職後,追悼會上有14萬群眾自發前去悼念,她用自己可歌可泣的模範英雄行為在人們心中樹起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
【妙語箴言】
有的人死了,但他們卻活著。常香玉、任長霞就是這樣精神永存、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人。對於她們的離去,社會各界人士都深感悲痛和惋惜,但同時也覺得她們雖死猶生,因為她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貴品質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她們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她們那種愛民、敬民、為民的衷腸柔情,永遠激勵活著的人在不同的崗位上努力紮實地工作。
第八章道德經解析大全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小處方】
遇到了事情,要有沉默而冷靜的思考,不必急於表白。
隻要問心無愧也就可以了。
人間事物,原隻是自自然然的生長,不必在乎,但也不是不在乎,要懂得自在、自然。
道的門是為沉默而生長的,喧嘩的人們就讓他們喧嘩吧。
不是不去管他,而是要沉靜的去管他,管他就要先自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恒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恒的。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小處方】
執著是一切弊病之源,不要執著,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
成功是成就它那個功,不是去占有那個功,要有功在天下的心情,不要老以為功在自己。
無為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了能放下;不是不去說,而是說了就說了,不用擔心,隻要心靈明白就可以了。
第三章[不尚賢]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下就不會不太平了。
【小處方】
不要被表像的名號所迷惑,心要寧靜,不要紛亂。
心情空空、肚子吃飽;不要老說理想,要踏實,尤其要注意身體。
不要自作聰明,不要老為了利害、目的才動作。
不要老想去對治,自自然然才是真正的藥方。
第四章[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嗬!似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嗬!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像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像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小處方】
不要填滿所有的空間,才有生長的可能。
言詞不要銳利,頭腦不要紛雜。
不要老求光鮮亮麗,要懂得和著塵世生長。
愛護您的左右,要關心他們,大道原在有形的萬象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譯文】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一視同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一視同仁,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小處方】
要學習天地般的無私,對事情不要看得太重,要輕鬆些。
事情要有次序、做了一件,就會帶出一件,引不完的。
要放鬆、再用力,愈用會愈有勁。
話多了祇會招來困窘,默默地做出成績來,最重要。
第六章[穀神不死]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嗬!其若存!用之不堇。
【譯文】
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恒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小處方】
要虛懷若穀,這樣才能起死回生。謙虛是最好的藥方
世間事總有個根源,根源就在天地,要注意生活世界的安排事情要綿綿密密的,隨時都在思考,自會有答案。
第七章[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小處方】
要有天地般的心量,不用忍耐,也能長久。
讓開是最重要的藥方。別人生長了,你也生長了。
成就別人,也就是成就你自己。
私心不一定那麼不好,但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
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小處方】
別人以為你是柔弱,其實這是包容,包容可以免除鬥爭。
事情總有個定準,要抓準它,不要放過,也不用擔心;治事要穩健,注意時機的抉擇,當斷則斷,不要猶豫。
該做的好好做。做你喜歡的,喜歡你所做的。無怨無悔。
第九章[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