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聰明女孩不做“童話女”——現實生活更精彩(2 / 3)

大學四年就這樣過去了,畢業在即,很多同學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但是欣欣依然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幼稚女孩。她畢業考試時,有好幾門都不及格,差點兒連畢業證書都沒有拿到。

女孩到了一定年齡後,就要開始遠離那些泡沫般的偶像劇了。電視裏的美女帥哥雖然都是生活裏的女孩向往的,但卻並不是真的存在。電視劇裏的一些情節,有時候會深深地影響我們的觀念,比如惡毒的婆婆,或是發現自己深愛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親兄長等,這些情節就不能與現實生活掛鉤,它已經超越了生活本身。所以女孩不應該老是沉溺在這種虛構的童話氛圍裏,有時間可以看一些能夠幫助自己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電視節目。

女孩想自立,首先得認識和了解社會,這一過程並不能通過那些泡沫偶像劇來完成,況且它們都是有“毒”的。如果中毒很深,就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像一夜暴富或是一夜間變得一貧如洗,生活裏或許會有,但絕不會像電視劇裏播放的那樣簡單直接,愛情與親情也沒有影片裏那樣決絕與殘忍。偶像劇總是會精確地誤導我們看世界的眼光,莫名地助長我們心中很難實現的願望。靠偶像劇生活的日子,總是長不了。因為偶像劇總有落幕的一天,而我們也必須回到現實中來。相信一個聰明的女孩,應該不會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偶像劇裏。

偶像劇與現實的差距是如此遙遠

偶像劇,永遠都是一些固定的、俗套的模式:劇中的女主角永遠是一個單純、天真的女孩,招牌就是可愛又善良。在她身邊,隱匿著無數仰慕者,甘願為她赴湯蹈火。所有的關懷和照顧,她都照單全收,卻不知道自己喜歡誰。

而現實中一個單純到無知的女孩卻不見得會多麼招人喜歡。過日子,我們得食人間煙火。誰有耐心一輩子照顧一個心智發育都不太完全的小孩?再者,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該說就說。死死悶在心裏,裝傻、裝矜持,等你覺得時機到了,說不定那個人早走了。

劇中男主角總愛對單純、天真的女主角說:“不論什麼時候,不論發生什麼,我都會永遠陪在你身邊。”可現實中,說這種話的男人卻少之又少。就算說了,也是扯淡。永遠到底有多遠?誰都不能預測,也不能做到。

劇中總會有讓人怦然心動的一見鍾情。有個人一直在遠處等著你,突然有一天,兩人遇到了,眼光交彙的一瞬間,電光火石,認定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人。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可現實中,我們很難遇到一見鍾情。一來,找到那個人很難;二來,女有情,不一定郎有意。其實生活中的很多情侶,都是從同學、朋友發展起來的。一開始,不見得多麼喜歡他,但是慢慢地,就發現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人。所以,要給彼此多一點時間。

劇中總會有二十多歲、依然沒有談過戀愛的女孩。她們被父母保護得很好,生怕上當受騙,都在等待著一個絕世好男人。終於,在適當的時刻好男人出現了,他真的就是女孩生命中的唯一。

現實中的愛情,初出茅廬自然免不了跌跌撞撞。早上當受騙,總好過晚上當受騙。起碼,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再者,經驗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談戀愛與和朋友、家人之間的相處完全不同,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最最重要的是,你一點兒經驗都沒有,怎麼辨認誰是好男人,誰是壞男人?

如果總沉浸在劇情中,在麵對現實時就很容易進入誤區

偶像劇特別善於營造泡沫,到處說什麼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事業構不成障礙,戀愛大過天,等等。女孩們每次看完後,總希望自己在現實中也能遇到一個很帥、很有錢的男朋友,然後一起過幸福、甜蜜的生活。可是當回到現實中再看看自己的周圍時,卻發現一切都隻是幻想而已,那種偶像劇中的一切,是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中的,即使會有,也隻是百分之幾的概率罷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那麼幸運。別忘了,女孩如果總是沉浸在劇情的白日夢中,在麵對現實時就很容易進入誤區或者頻頻碰壁。

所以,女孩們,還是遠離偶像劇,快快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吧。與其無謂地浪費光陰,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去書店看看書,去久違的朋友家聊聊天,去聽一場音樂會,去看一部話劇,或者去談一場真正屬於你的戀愛,這些真實而有意義的事情遠比一個泡沫般的偶像劇更有價值。

女孩心主張

偶像劇總是會精確地誤導我們看世界的眼光,莫名地助長我們心中很難實現的願望。靠偶像劇生活的日子,總是長不了。因為偶像劇總有落幕的一天,而我們也必須回到現實中來。相信一個聰明的女孩,應該不會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偶像劇裏。

兩耳要聞窗外事

走出象牙塔,才能看到別樣的風景

有些女孩總是幻想為自己建一座象牙塔,以期逃避現實社會的醜惡,躲在期許的理想與美滿之中,編織屬於自己的故事。可是女孩們有沒有想過,當夢醒之後,自己該怎麼辦?

曾讀到這樣一句話:“走出象牙塔,才能看到人生真正的風景。”這個世界上有著形形色色的人,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因為如此,社會上才會有不同的圈子。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裏,對圈子以外的世界了解甚少,總誤以為世界就是眼皮底下這個樣子的,就算真有不同,差別也不大。

記得小學有篇課文叫《井底之蛙》,諷刺了井底之蛙的眼淺與無知,總以為世界隻有井底上麵的那片天空那麼大。女孩們如果長期在象牙塔裏故步自封,不向外麵的世界張望的話,就和井底之蛙沒什麼區別,即使有也隻是“五十步笑百步”之類的自欺欺人。如果你願意跨出自己小小的生活圈子往外闖的話,就會發現,世界原來是如此之大,我們要學的東西原來如此之多。

林燕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在高校的象牙塔裏,她一直都自視甚高,總以為天大地大,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有著創造一番事業的宏大抱負。後來,她漸漸發現自己對社會這個萬花筒根本沒有充分的認識。

大三時,林燕做好了離開象牙塔的準備,於是她打算先找個兼職。可是找了一段時間,發現找學生兼職的大都是發傳單什麼的,不但沒有技術含量,而且也掙不到錢。一次期末考試前,她去學校附近的一家複印店去複印筆記和資料,由於需要複印的人太多,她在那裏等了近一個小時。在回宿舍的路上,她想這個生意太火了,大學生對複印打字的需求量這麼大,自己也可以從事這方麵的工作,一邊上學一邊兼職。

有了想法後,林燕並沒有馬上動手,而是先把詳細的計劃列了出來,同時對一些複印店進行了觀察。大四第一個學期她正式籌備開店。剛開始不是很順利,為了找一個便宜的門麵,林燕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當時的林燕手中隻有4000元的資金,一台複印機、一台二手電腦就是創業之初的全部家當。開業第一天,全天收入隻有5元錢,而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生意還是不好,把房租和電費交了,就基本上剩不下錢了。

林燕很失落,她開始懷念象牙塔的生活。可是轉念一想,如果就這樣放棄了,真是太沒出息了,而且自己也不甘心。於是林燕開始分析原因,複印店剛開業,由於缺少經驗,自己的複印水平不高,打字速度也不快,再加上沒怎麼宣傳,所以很多學生都不知道這個複印店。找準自己的不足後,一方麵她每天通宵達旦地鑽研電腦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麵,她做了一些小卡片來宣傳自己的小店,並且主動聯係製作名片、宣傳單等生意,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