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莫愁(1 / 2)

;

張楓上前把地上的嬰孩抱了起來,見是個漢人孩子,肥肥白白的甚是可愛,長矛刺在肚中一時不得就死,可也已不能醫活,小嘴中啊啊啊的似乎還在叫著“媽媽”。黃蓉、秦南琴二女傷痛之餘,悲憫之心轉盛,看著這個半死不活的孩子,流下淚來,張楓眼見這個嬰孩痛苦難當,隻得硬下心腸輕輕一掌將他擊死了,待傻姑回來後四人用蒙古武士的長矛在地下掘個坑,將嬰孩掩埋了。張楓歎道:“寧為太平狗,莫作離亂人!唉!蓉兒、琴兒,我們走吧!”說著上前拉著黃蓉、秦南琴二女和傻姑一起上馬繼續往終南山而去。

這一天張楓四人到了樊川,這已是終南山的所在,漢初開國大將樊噲曾食邑於此,因而得名。沿途岡巒回繞,鬆柏森映,水田蔬圃連綿其間,宛然有江南景色。

黃蓉這時忍不住道:“楓哥哥,這地方倒有點像咱們桃花島。”張楓笑道:“蓉兒,待我們俗事皆了,便一起隱居桃花島。”四人說笑著一路上岡,中午時分到了岡頂的一座廟宇。張楓四人見廟門橫額寫著“普光寺”三個大字,當下將馬匹拴在廟外鬆樹上,進廟討齋飯吃。廟中有七八名僧人,見張楓四人打扮華麗,神色間極是熱情,當下便拿了四份素麵、七八個饅頭給張楓等人吃,張楓笑著拿出幾片金葉子說是捐的香火錢,那幾個僧人見了金葉子更是殷勤的把張楓四人送出了廟門。

張楓四人坐在鬆下石凳上吃麵,一轉頭,忽見鬆後有一塊石碑,長草遮掩,露出“長春”二字。張楓心中一動,走過去拂草看時,碑上刻的卻是長春子丘處機的一首詩,詩雲:

“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萬靈日夜相淩遲,飲氣吞聲死無語。仰天大叫天不應,一物細瑣枉勞形。安得大千複混沌,免教造物生精靈。”

傻姑道:“師父,這碑上寫著些甚麽?”張楓笑著道:“那是丘道長做的詩。他見世人多災多難,感到十分難過。”當下將詩中含義解釋了一遍,道:“丘道長武功雖不是絕頂高手,這一番愛護萬民的心腸實是教人欽佩。”張楓說著忽聽身後有人說道:“喂!你們能給我點吃的嗎?”聽語氣似乎甚是清脆。張楓等人抬起頭來,隻見一個少女走到張楓身前抬起一隻白玉般的纖手徑自伸向石桌上的饅頭。那少女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裏,看來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除了一頭黑發之外,全身雪白,麵容秀美絕俗,隻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隻見她周身猶如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似真似幻,實非塵世中人。

張楓見狀起身笑著道:“正所謂相逢即是有緣,姑娘請隨意!”張楓臉上不露異色,心下卻甚是震驚。“看她的裝扮和年紀難道是古墓派的李莫愁嗎?!這可真是巧了!”前世張楓就頗為同情李莫愁,從她曾不顧男女之嫌為當時還素不相識的陸展元療傷,又救了被仇家追殺的洪淩波就可以看出李莫愁早先卻是心性善良之人。至於不肯留守古墓的事,在張楓看來也隻是人之常情罷了。人類本就是群居動物,生來便有七情六欲、便有好奇之心,更何況一個青春期的少女了。可惜李莫愁遇人不淑,在她忍痛放棄了絕世武功、放棄了掌門之位、放棄了授業恩師、放棄了從小照顧自己的婆婆之後好不容易換得了自由,本想與陸展元共浴愛河,哪兒知陸展元早已移情別戀,她自己卻被陸展元狠心拋棄。結果李莫愁受不了失戀的打擊,自此性情大變,一時想不開之下,好好的一個少女竟然偏執成了女魔頭。